美文网首页
《溪山行旅图》为什么是宋画第一?

《溪山行旅图》为什么是宋画第一?

作者: 独揽明月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7-05 11:13 被阅读0次

    北宋时期,在山水画的进程上,有四位巨擘,被后代并称为四大家,他们四位分别为李成、郭熙、范宽跟米芾。

    溪山行旅图

    范宽,绢本墨笔画,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北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约950-1031间),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人习称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10世纪),后因长年观察自然以造化为师,而独创一家面貌。范宽的影响串连了明、清两代画家,在明清时期文人画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题“仿范宽”、“法范华原”、“拟范中立”者为数众多。即使到清末、民国时期,犹不时有人在作品题跋中提及范宽,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他擅长山水画,北宋《宣和画谱》描述了他学画悟道的经过:“初学李成(五代山东画家),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终南、太华巖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可见他之所以能画出山的精神面貌和神采,而不是只描绘了表象,究其原因就是范宽让自己完全融入山水间,“理通神会”,观照自然与自身、天人合一,因此他能将山的真精神于笔下自然流露。

    范宽这件名闻天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作《溪山行旅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不但被明代的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甚至曾让现代水墨大家刘国松,在观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

    这幅画为双拼绢本,淡设色,董其昌为其做题。董其昌没有用其标志性的草书,而用楷书工整写就“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字,目的是明显的,就是不以草书之巧之灵动夺原作之古朴与霸气,亦是董香光“似拙实巧”之书风体现。

    溪山行旅图 局部

    在这张画作中,巨峰堂堂矗立,飞泉一线,气势雄浑;范宽使用“雨点皴”描绘山景、统率全画,这种技法使用长点形的短笔,就像雨点打落一样,有短促的节奏感,让画面留下彷佛被凿刻过的痕迹,表达出山石的厚重,也将北方的干燥气候展现出来,山石中清晰可见的结构,与湿润多雨的南方山水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溪山行旅图》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

    溪山行旅图 局部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队铃声似乎也渐渐进入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在一动一静中显现出来。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又处于和谐之中。

    溪山行旅图 局部 中轴线上的松树

    溪山行旅图 局部

    而这张图被发现为确实为范宽真迹,也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在徽宗以前,北宋初年的画家不流行落款,这件作品上尽管有董其昌的题跋,也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一直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作品真的就是范宽的真迹。后世几百年间,虽然每个人都认为这件就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但少了那份真凭实据,总是有些遗憾。

    隐秘的范宽落款

    直到1958年,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从画面下方那些旅人身后的树丛里,发现了范宽的签名。范宽两个字,就隐蔽地藏在树丛的墨点之中,这下坐实了范宽真迹的猜想,顿时整个中国古书画界,都欣喜若狂得沸腾了。

    范宽因为名气很大,还有许多作品,不论真假都归于他的名下。但不论如何,《溪山行旅图》确实就是他最没有争议的旷世杰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溪山行旅图》为什么是宋画第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ks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