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台湾交换生
坚守教育理想  执着教育行为       ——赴台湾教育

坚守教育理想  执着教育行为       ——赴台湾教育

作者: 乌蒙学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22:35 被阅读397次

    坚守教育理想  执着教育行为

                ——赴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云南省教育厅教科院赴台考察团  张佐才

            2014年3月3日至9日,云南省教育厅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安排了赴台教育考察活动。我们教育考察团一行13人,在省教科院杨志军团长的带领下,赴台湾进行教育访问、考察,分别走访了台北新北市泰山区义学国小、台南西门国小、台北新北市泰山区义学国中、台北惇叙工商学校、台中静宜大学等五所学校。在台湾期间,大家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师生交流等方式,就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特色教育等方面,与台湾教育界同仁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研讨。考察活动期间,代表团成员感受到同根同源的台湾同胞的礼貌和热情,体验到台湾岛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之深厚,领略到祖国宝岛的美丽风光,更看到了台湾国民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台湾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教育情况

            我们考察了台北新北市泰山区义学国小、台南西门国小、台北新北市泰山区义学国中三所中小学,从而得知台湾基础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的健全国民为宗旨,分为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国小6年和国中(初中)3年,重点培养儿童身心、灌输伦理道德及生活教育,以造就人格健全的公民为目标。台湾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起步早,从1968年开始,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实行免费。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初升高入学率在90%以上。台湾基础教育改革活动于1994年开始规划,1999年实施,2004年进行了重构,统整五育均衡,构建和创设了“全人发展”与“终生学习”等目标,围绕“教育松绑”、“开放教育”、“人本教育”、“儿童中心”、“家长参与”、“乡土教材”等议题开展教育改革,使基础教育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多年的教改实践为台湾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现代人文素养。

            (二)职业教育情况

            从台北惇叙工商学校了解到,台湾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升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台湾普通高中3年,在弘扬传统的同时,学校也很注重吸收和渗透现代教育元素,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主导信息社会的高素质现代化综合人才。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依据其成绩升入四年制技术大学和两年制的专科。台湾的这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四技二专”;“四技”毕业了还可报考职业技术类的硕士研究生。台湾的高等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型,另一类是职业技术型,这种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教育的支持。台湾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定位清楚,培养目标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工人和服务人员;高等职业教育(四技二专)培养的是一线的管理人才、现场工程师;而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研究生,将担负本行业、本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任务。这样办学目标层次分明,既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又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台湾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场的设备、设施都十分先进、精良、齐备,我们访问的台北市惇叙工商学校不论是汽修、机械都有好的设备设施供学生训练,学校成立除成立教务处、学务处、总务处、图书馆、实验组外,还成立训导处,训练学生技能,因此学生制作能力强,60%以上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余走入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高等教育情况

            台湾大学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大学较多,我们所考察的静宜大学就是私立大学,它创建于1920年,前身美国主顾修女创办的河南开封静宜女中,1948年来到台中市筹办了天主教英语补习学校,1993年更名为静宜大学,现有外语学院、人文暨社会科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及资讯学院,下设23个系、22个硕士班、2个博士班,7个硕士在职专班,专任教师369人,学生11755人。台湾私立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台湾先后制定《奖励私立学校预算编制原则》《私立学校奖励方案》《私立学校法修正草案》等法规条,允许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鼓励社会各界出资办学或资助教育,对公益性资助实行减免税收政策,以此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由于台湾私立学校的设立与管理已有较长的历史,学校的管理已法制化、规范化日趋成熟。对民办大学,由各校董事会直接领导,但董事会均按私立学校法管理学校,而政府均与对公立大学一样,对私立大学加强管理与监督。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60%依靠学杂费收入,20%来自政府拨款,20%来自社会捐助与举办成人教育、非学历教育(台湾称推广教育)的学杂费收入,而20%由政府拨款中10%用于学生,10%用于增添设备与改善办学条件。台湾私立大学举办企业的不多。台湾私立大学学费标准一般为文科每生每年8-9万新台币,理工科每生每年10-11万新台币,比公立大学贵一倍左右。住宿费每学期6000元。台湾私立大学的公益较强。董事会由社会人士组成,董事长不能兼校长,也一般不干预学校管理事务。校长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以元智大学为例,学校设有选举委员会,委员会选出2-3名候选人给董事会参考。一所大学不能再生第二所大学,如果要再办一所大学,则两所学校是毫不相干的,但董事长可以是一个人。学校经营所得只能用于学校的发展。

            二、台湾教育印象

            (一)教育大同小异

            因地域文化历史渊源关系,总的来看,台湾与大陆的教育同大于异。台湾现行学制可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回流教育。其中包括学前教育二年,国民小学教育六年,国民中学教育三年,高级学校教育三年,大专以上教育四至七年,研究所硕士班修业期一至四年为限,博士班二至七年为限。台湾现行国民义务教育为九年(小学教育六年,中学教育三年)。办学体制主要分为国立和私立,私立学校约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愿望及心理诉求。跟大陆一样,从学校的环境建设、硬件条件来看,国立学校跟私立学校差别较大,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课程设置与大陆已无差别,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我们参观的台北新北市义学国小、台南市西门国小一年级课程表来看,开设有国语(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生活)、音乐、体育、美劳、综合活动等,与大陆不同的是综合活动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选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校课程,新北市义学国小的生命教育课程、弱视儿童高关怀课程、资优课程等,还建有合唱、舞蹈、弦乐、篮球、童军、羽毛球、园艺、跆拳道、桌球、热舞和太鼓等社团课程,提倡资源回收,落实环境教育;台南西门国小为我们展示的帆船技能课程;义学国中的数理资优班课程、弱视学生辅导课程等都很有特色。

            (二)教育目标具体明确

            教育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大陆很多学校大而空的教育目标相比,台湾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非常清晰、具体。以我们参观的新北市义学国小为例,学校提出了“创新、人文、科技、健康”的教育愿景,楼名为创新楼、人文楼、科技楼,加上运动场像徽为健康,都与学校四大远景相符合,同时衍生出六大教育目标:建立高度效能的行政管理,提供优良品质的师资环境,规划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培养活泼有礼的健康儿童,建立人文关怀的民主校园,实现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具体的目标作指导,义学国小的教育教学行为脉络十分清晰。首先是课程设置体现了目标教育;其次是课程围绕教育目标体现出几大特色:品格力的培养;重视语文教育,开设国语、本土语和英语;扎实的基本课程学习;田园体验式自然教学;锻炼体力毅力的体育活动;丰富而多元的才艺社团;重视资讯教育,提升学生生活科技能力等。围绕上述课程目标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实施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保证教育目标的达成。第三,目标达成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不仅必修课如此,学校课程也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原则。如义学国小的每日健身操,鼓励学生运动,促进视力保健。学制规划的一贯性,教育目标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性,使得学校的学生能依自己的性向与多元智慧有计划的学习和成长。

            (三)体现传统文化

            台湾独特的历史形成了多元文化思潮及多种文化风格并行。但是台湾教育在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行为熏陶,尤其是“孔孟之道”。此次赴台坐车从台北到台中、再到台南,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大陆几乎没有差别。目之所及,传统文化味道纯正浓郁。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体现了真诚的本质精神,某些方面传承得比大陆要好。就拿义学国中来讲,尽管学校的设计装修非常现代,但学校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我们看到他们在校园文化营造上突出“爱国、守法、孝顺、礼节、合作、勤俭、忠勇、仁爱、信义”等概念,校园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些学校教学楼的走道与回廊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插花、根雕、织物挂件、废旧物品做成的装饰画、画作与书法条幅等等艺术品琳琅满目。古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无声地陶冶着一代新人。“传承文明,凸显人文”民族文化的弘扬还渗透于台湾社会的每个细胞中,在台湾各个城市都可以看到道路命名也秉承着传统文化的意蕴,随处可见忠孝路、仁义路、博爱路、民生路等,让人随处接收传统文化的教益。

            学校课程中传统文化的成分较大,学校有计划地教学和背诵国学经典,比如《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等典籍。台湾的“国文”,也即大陆的“语文”,这是延续民国时期的称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要学习用毛笔写作文,至少一周一篇。从中学开始,文言文比重大量增加。学生到了高中,要学习三套教材:《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   

            我们看到,台湾的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他们认为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实读书就是文化积累,读书就是文化表现,读书能够使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读书本身就体现着一种高雅的文化情趣和品位。新北市义学国小图书馆富有儿童特点,有活泼童趣的故事屋、有视频导读、茶馆式阅读、走廊阅读、班级图书角阅读等,管理到位,哪本书阅读次数多都在图书馆走廊上广告,一目了然。静宜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人均上百册,管理也到位,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校史陈列室,还有小组合作读书室,许多学生安静在阅览室读书,在小组合作阅览室讨论,训练学生的气质和人格修养;家长会的赞助经费有三分之一都用来购书,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也是别具匠心,很有文化品位。

            (四)体现以生为本

            台湾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提法与大陆可谓异曲同工。台湾称全人教育、提倡五育均衡。因此,彰显个性教育的中小学综合活动在学校的特色教育中各领风骚。一是目标统领下的综合活动丰富多彩。台湾中小学的综合活动主要有班会、周会、社团及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乐观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习惯及终身学习的兴趣,开创成功的人生。二是田园教学独具魅力。台湾的中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总能巧妙地从狭小的校园辟出一块空间,建置生态区,为全校师生进行自然观察与探索的乐园。三是综合活动自成体系。台湾的中小学综合活动有明确的目标,从小学到大学一二年级都开设体育课,而且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分阶段注重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例如静宜大学为锻炼孩子的体能和意志力,鼓励孩子通过有计划地跑步、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逐步达成目标,建有室内体育馆、室内攀岩墙、室内跑道等,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五)追求管理精致

            台湾教育的精致化体现在理念、管理、教学、活动、服务等各方面,显现着深厚的文化氛围。一是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理念。学校无围墙,开门办学。不同的学校根据特定社区、特定文化、特定人群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愿景、不同的追求。同时,中小学设有教务处、学务处(相当于我们的德育处或政教处)、总务处、辅导处,还有教师培训中心(或教师研究中心),共同管理学校的方方面面。二是学校善于精心设计、不断建构和清晰表述本校的愿景、理念和目标,并使之具体化、直观化、情境化,鲜明地体现在学校的硬件建设、环境设计等方面,可视、可听、可触摸、可感知,使人感觉文化弥漫于整个校园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边无际,形成校园特有的一种气质和内涵。参观台南西门国小时,我们注意到校园整体设计像一艘帆船,取名帆船雨遮阅读角,很有特色,突出的是学校根据中国传统思想,重育人、以人为本的观念,希望培养西门航海王精神的情怀。三是学校追求教育的精致化管理。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和角落都给人清洁、整齐、规范、秩序、文明、美丽的感受,做事讲究、精心、到位,注重细节,刻意而为,品位很高。我们关注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经过精心论证及设计,制订实施方案,从目标、实施方式、时间分配、经费核算、预期目标的达成、成效评估等都做出了精细的安排。台北市惇叙工商学校在校园设计和建设上还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污染、地表水排渗、节能保温、采光通风等各项指标,追求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所到的五所学校,教育管理都精致,如公共区域让学生义务清扫,标牌上有班级名称,指导教师姓名,督导教师姓名,保证落实到位;五所学校厕所都设置感应冲水设施,厕所无异味,环境布置也爽心悦目;教师办公室布置整洁、高雅、无灰尘,门外设置工作牌,牌上有教师姓名、图片,还有教师工作去向(上课、请假、学习、辅导等),一目了然;学校服务到位,开学供应免费提供,随处可以得到开学喝。

            (六)重视品德教育

            德育是台湾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会认真听取介绍,并与台湾教育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台湾教育之目的是“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并促进其对基本人权之尊重、生态环境之保护及对不同国家、族群、性别、宗教、文化之了解与关怀,使其成为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之现代化国民。”台湾过去把学校德育称为“道德教育”,但教育界认为这一表述颇有政治色彩,近年演变为“品格教育”,即包含人品、道德与人格等。用品格教育这一称谓可趋向于德育的生活化,还其人本来应有的品质,如关怀、公平、尊重、责任、感恩等,把品格教育看成是学校生活的一种方式。如静宜大学的校训是“进德修业”。

            首先,在教师的职责规定方面,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以人本关怀,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道德责任,教师的教学和训导就是把最好的自我表现出来,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让学生产生品格形成的积极归属感。这种关怀在课堂上感受就很明显:台南西门国民小学关爱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学生感受,每一个片刻都是光,每一个片刻都是爱,每一个片刻都是美,每一个片刻都是奇迹。

            其次,从课程设置来体现。台湾学校品格教育课一般分为班周课、一般课程和本位课程。班周课一般每周安排一节,给学生专题讨论和演讲等;一般课程为提供公民道德科的教学活动、各科目融入式教学(相当于大陆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学校本位课程提供学生课题研究,调查分析、生活实践等。学校在课程开设上结合一些具体活动,使这些课程走出空洞的说教,在实践中让学生将其默化为一种品格。比如义学国中自办校开始,就将培养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具的科学人列为学校发展特色之一。

            第三,从德育内容设置与方法的设计来体现。台湾中小学德育,在内容的设置上比较倾向于学生生命成长中常常遇到需作出反应的课题,如两性问题、生命教育、生涯规则、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法治问题、知识产权、人情压力、外界诱惑、网络之我见、环保你我他等,把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举目所见、触手可及的问题列入学校年级周会、班周会活动中或社团活动中,通过种种问题的设置与提示,以探讨的形式训练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及行为判断力,提升学生面对未来的生活技能。

            第四,从校园环境布置上看,注重墙体语言的提示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就我们考察的五所学校来看,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墙面上、角落里、水龙头边、廊柱上、卫生间都有一两句温馨的提示语。例如义学国中的“品德教育专栏”,张贴着反省“我们可以彼此勉励的话语”;校园内墙壁上题写了很多道德语录,其中有一段语录叫“有爱无疑”,读后令人深受感动:班上有弱视的孩子、重度智障的孩子,在开学前,就开始担心宝贝可能多一点时间适应,需要老师及同学多一点关照。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放了《冬冬爱睡觉》的影片,孩子学习到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条件......我告诉孩子们:我们来到同一个班级,我们要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去发现每一个人的不同优点,学习去喜欢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喜欢你,这样我们会很快乐,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原本也不知道孩子们能理解多少,但是在圣诞节许愿卡里,我看到孟动写着:我希望晨嘉像我们一样听得清楚,可以学得更好。我很感动,孩子们真的有一颗很柔软、很温暖的心。在我们班上,没有任何障碍,因为有爱。

            第五,对道德规则方面的要求除了用墙体语言提示外,还强调行为的训练,很好地将道德教育内化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之中。如义学国小的学生很文明也很开朗,只要你邀请,他们都愿意与你交谈;下楼梯时学生习惯性地右侧行进,把左侧让给上楼梯的人。所有考察过的学校在处理垃圾分类时要求学生把可回收物品如易拉罐、纸杯等清洗干净后方可放进规定的垃圾箱里。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反复训练、竞赛、评估后,使学生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习惯。相比之下,我们还处在打扫好卫生、清理干净垃圾的层面,而台湾已经上升到有效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将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的层面。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台湾社会的普遍环保行为,我们在街头、商场、饭店、宾馆乃至所经过的乡村地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

            (七)注重特色办学

            我们考察的五所学校,不论学校历史多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校很重视办学理念的设计,突出体现在学校基础建设和办学特色上。台湾基础教育提出了“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不能少”的办学理念,消除了传统办学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的弊端,为学生提供艺术、体育、科技、综合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人文精神、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突出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各学校基础建设功能完善、区域分设,而且不同程度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办学理念;各校都不同程度地成立各种社团、开设特色化课程和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而且立足深厚长远、立足民族面向世界、起点高追求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自2000年,台湾实施了“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所到国中与国小均有“学校本位课程”,并有75%的学校有“特色课程”,学校组建了联谊性、服务性、学术性、技艺性、康乐性、艺术性、体能性各类学生社团,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参加不止一个社团。“教育办到最后一个孩子”,这是交流中让我们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语,也是一个教育者真正要坚守的。“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八)打造优秀团队

            在台湾,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让人羡慕的职业,待遇高,社会地位也很高。我们参访的几所学校,教师给我们以这样的印象:教师群体表现出较高的整体素养,鲜明的教师职业特征,很强的职业责任感和幸福感;名师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以及有效使用“种子教师”,是台湾教师教育的一大特色。教师具有较大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一个具有很强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的学习型团队,不断实现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师群体整体素养较高,首先表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上,小学大部分本科以上以上学历,台湾因为教师不评职称,教学经验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成为教师加薪的主要因素。台湾基础教育采用小班教学,班额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因此,台湾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语、数、外教师做班级导师(我们叫班主任)的任教两个班级为满工作量,不做班级导师的要任教三至四个班级,许多教师周工作量在15节以上。此外,台湾学校和教师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大,他们拥有课程开发权、教材决定权和教学自主权,行政和管理者对他们的干涉较少,学校主要通过对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观察、教学的实际业绩和家长的投诉等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因而学校和教师的个性比较鲜明,教学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学生也显得十分活泼。虽然台湾的素质教育搞得很实,但衡量一所学校的业绩,仍然是中考、高考挂帅。

            (九)多元开放办学

            大陆与台湾学校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通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以校长为主。台湾的学校教育管理中,有两个特殊的社团,家长会和教师会与校长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学校教育的重大事务,家长会和教师会都有参议、表决的权利。他们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台湾的家长会职权并重。它协助校务推展、公益团体认养(资助贫困学生)及资助办学;增进家庭与学校联络,了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协调解决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经费等。家长会承担了很大份量的教育任务,反过来也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家长会有权参加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的工作,参与评议学校课程;可以派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校务会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有权参加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有权利要求校方解聘教师,甚至还可以要求上级选换校长。虽然家长会成员参与学校很多事务,但完全是义务服务。为了学生和学校服务,他们都是自愿的。这种现象大陆叫“志愿者”,台湾叫“义工”或“志工”。家长们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影响和激励孩子们从小要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情怀。

            据介绍,台湾在办学模式上形成了完善的机制和成熟的模式,形成了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办学形式。在我们参观过的几所学校基本没有围墙,学校的设施、设备和场地都积极向社区和居民开放。这就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效兼容,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效能。

            三、四点体会

            (一)台湾教育发展源自于政策引导

            台湾四个“政策亮点”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趋势。一是2011年成立“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二是2014年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三是推动系列学生辅导计划;四是实施“教育111”(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专长、一个都不少)与“优质特色学校”。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为台湾教育带来三大亮点。一是成立教育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二是建立学校领导人的培训基地;三是成立测验评量的研发中心。

          台湾在1968年实施了九年国民教育,全面地提升了国民的劳动素质,间接或直接地创造了1975至1990年的台湾经济社会繁荣期,史称“台湾经济奇迹”。此后,台湾政府正式宣布从2014年起实施12年国民基本教育,旨在以更宽广的视野诠释“基本教育”的性质,以顺应当前台湾15岁至18岁学龄人口中已有95%的学龄人口接受高中职教育的事实,并期望转型为12年的普及且精致的基本教育。

            台北市最先推动“优质学校”认证,相继有新北市的“卓越学校”认证等等。这些县市中小学优质特色学校认证的共同作法是:由地方县市教育局处颁布“认证指标”与“实施办法”,由所属中小学拟定实际执行的方案,向直属县市政府申请认证,经过初审、复审、决审,其通过者将由政府颁发认证奖牌及奖金(通常一个项目10万元)。自2009年,台北市推动“教育111”标杆学校认证,可谓整合了县市优质特色学校办学的优秀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本身的优势或学校组织的优势着力,有效地引导、发展其特色与专长,产生看得见之亮点,成为台湾地区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政策和动人的教育诗篇。

            (二)台湾教育发展源自于教育软实力开发

            四个“软实力亮点”。一是中小学教师硕士化比例高;二是实施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三是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及教师教学卓越奖;四是建构“教育经营学”、“校长学”、“教师学”。

            目前台湾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日益提高,在小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25%以上,在国民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35%以上,在公立高级中学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50%以上,且比例逐年提高,有全面硕士化的趋势。一是学校有能力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及特色课程;二是能自编教材;三是带动行动研究与立即补救教学;四是落实国际化教育。

            在台湾,自2004年,每年举办教师教学卓越奖评选;自2005年,每年举办校长领导卓越奖评选,教育界誉之为“教育奥斯卡金像奖”。教师教学卓越奖和校长领导卓越奖对台湾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促进教育创新;二是提升绩效责任;三是发展精致教育。两类奖项的得奖者会被各县市学校竞相邀请,分享得奖方案与经验,传播创新精致的教育作为,让精致教育普及漫延、遍地开花。

            (三)台湾教育的发展源自于注重以人为本

            如果要说大陆教育与台湾教育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台湾的教育更注重育人,而大陆的教育则相对功利一些。台湾《教育基本法》第三条规定:教育之实施,应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原则,以人文精神及科学方法,尊重人性价值,致力于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群性,协助个人追求自我实现。几所考察学校给我们的共同感觉是学校工作一切围着“人”转,时时处处爱护人、关心人、服务人。不仅针对学生,同时针对社会和家长,如开放的校园、校门口两侧接送学生的长廊和更多的校园志工服务制度等。如台南西门国小庄校长介绍学校时,当着客人的面对教师赞美有加。相比之下,大陆教育的实际现状恐怕更多的是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台湾教育的发展源自于教师的绩效责任和创新意识

            台湾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让我们看到了鲜明的教师职业特征,教养水平很高,充满着爱心,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人格魅力。中小学成立辅导处,对教师报送过来的学困生开出课程补习的时间安排表,相关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作三五成群直至个别化的辅导,当学生能够跟上大班的整体教学后,才允许进入相关学科的班级授课流程。换句话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跟上学习,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让学生回归群体,这既是一种学校制度设计和安排,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台湾把教师业余收费补课视为受贿行贿,尽管台湾各地社会上都有不同的文化课补习班,但现任教师绝不会介入。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以及课程的合理安排使他们非常关注课堂绩效,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学校和教师拥有更多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以及教师“教学卓越奖”的评选,有效的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执行力。

            四、六点启示

            由于台湾和大陆政治架构不同,教育体制也各异,有些做法不能简单参照或仿效,但许多理念和做法给我们的教育以启迪。

            (一)提升校长素质是提升办学品质的关键

            校长的理念和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校长的道德水平、社会公信度、管理能力,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一个好的校长必然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在台湾,我们所见到的五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教育的专家,既有明晰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智慧,又有澎湃的教育激情与梦想,是他们在领航着学校的发展。   

            台湾自1999年颁布《国民教育法》开始,原来公立中小学校长的甄选派任制改变为遴选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学校长任用的公平性,有助于选拔高素质校长。鉴于此,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长效机制,适当提高新任中小学校长的学历要求,完善他们的专业智能结构,并可尝试建立中小学校长准入制度,提高新任校长选拔的客观性,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实现理念办学。同时为了激发校长工作热情,调动其创造性,可参考台湾校长遴选办法,实行校长定期交流制(台湾只允许每个国立校长在一所学校最多连任两届,每届四年)。

            (二)优化教师团队是提升教育品质的根本

            办学的关键在校长,根本在教师。构建和完善一种能激励教师快速提升业务能力和素养的长效机制和竞争机制,使教师自觉自愿的投身到自我完善、快速发展的轨道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使命。在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地位的同时,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教师搭建和落实“专业素养、职业培训”的菜单式服务平台,为其提供发展服务;二是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让他们能从封闭的空间走出去,换个眼光看教育,在比较感悟中追求自我完善;三是建立完善教师成长考核机制和教师工作评价机制,强化业务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评价,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执行力。有了一流的教师,就会创造一流的教育。

            (三)弘扬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品格的途径

            我们所走访过的台湾学校和公共场所,我们感受到其师生和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现出良好的中国传统美德的底蕴,这得益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的教育宗旨上也从没有轻视过德育,一直把它放在首位,但是并未完全收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认真反思,重构德育教育的体系,形成科学的、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觉得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校园设计和氛围营造上凸现人文、传承文化;二要突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通过课堂教学、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礼仪培训、爱我中华等内容或活动来熏陶和渗透;三是进一步明确定位学生基本的品格修养和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本人和学校阶段性教育的目标;四是在与社会的沟通中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力,营造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外部环境,使德育教育由空洞的说教变为生活化的常态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谦让、勤俭、平和、关怀、公平、尊重、责任、感恩等;五是鼓励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可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有针对性地灵活选用或编写教材。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更具体、更直接、更实际、更有效。

            (四)实施特色办学是提升学校品位的载体

            台湾教育的最大成功处在于学校传承传统人文精神、形成校本化课程体系和办学特色,为学生学会做人和终身发展提供了有效土壤和养分,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和拓展。目前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学校教育不能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引领,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转变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在具体落实上,根据学校沿革精华、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校长办学理念、重视加大开发本土化的、适合学校实情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形成时代需要且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支撑;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培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改变“千校一面”和“万人一貌”的局面,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教育特色,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并在学校硬件建设、环境设计、管理和组织、实施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机制。

            (五)拥有办学自主权是提升学校及教师发展的动力

            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我们大陆的学校和教师往往被动应付多,积极应对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校长和教师都比较辛苦,学生的发展也比较单一。相比而言,台湾学校和教师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大,他们拥有课程开发权、教材决定权和教学自主权。大陆地区对学校和老师则管的较多、较细,地区和学校内统一目标多、统一标准多、统一行动多。事实上,由于各地、各校、各个老师的传统和现实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统一的太多、管理得太细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商榷。

            (六)构建良好机制是完善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

            台湾教育与大陆教育办学上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向社会开放办学。学校特别重视开发家长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相比之下,我们在争取社会、家长支持并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社会化方面往往只是停留在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参加一些简单的活动上,学校和社会的融合程度并不高,既没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校所用,也没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所用。就目前情况,我们至少可以像台湾那样适度开放校园,让社区居民走进校园,获得实惠;可以像台湾那样成立义工队,补充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人员或某些环节之不足;加强学校和家长及社会的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校、关心教师、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和适度参与学校管理;也可定期向社会各界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并在政府的关心下,对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或荣誉职务等等,并尝试建立长效机制。

            台湾教育考察,来去匆匆,但收获是巨大的,体验是丰富而多元的。台湾教育之所以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事业上不断的引入活水,才浇润出教育的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说容易,做有时真得很难。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执著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台湾同行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自己的差距。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远离教育的功利与浮躁,顾一时更顾一世,让我们今天的所思所为真正成为孩子未来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守教育理想  执着教育行为       ——赴台湾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oi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