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车站的前一刻
竟有些犹豫
不禁笑这近乡情怯”
今天央视官宣了中秋晚会,惊觉,又快到中秋。也终于来到一个庆祝、团圆气氛浓过商家购物节的节日。
有一年看到高考后的宣传语“从此家乡再无春秋”,被深深触动。离家上大学,意味着只能暑假、寒假再回乡,而工作后的家乡,就是一个又一个小长假拼起来的零零碎碎。
刚工作的时候,一有时间就回老家,回想起来,彼时大概也是自己和父母关系最密切的时候。
清明节,油菜花已经盛开,老房子后面的油菜花蹿得和我差不多高,站在花丛中拍照,一个不小心,衣服就会沾上星星点点的黄色花粉。还有一片一片的小麦地,天气还有点略冷。
端午节的老家,真美好啊。初夏,没那么热,万物蓬勃生长,满眼绿色。还有桑葚,河边、屋前随便摘的桑葚,运到城里,摇身一变,成为高档水果。
国庆的老家也真美,新修的水泥路从国道延伸下来,路边是两排桦树吧?秋风一吹,沙沙作响,也是有一地落叶的,可以踩。
过年总是有较长一点的假期,干燥、寒冷,北风呼啸,也比较无趣,我总是窝在床上不肯下地,反正也不用走亲戚。
现在偶尔会怀念小时候老家的吃食,老房子东边有条小河,那时候河水还没有被污染,夏天会有茭白,嫩得可以直接生吃,莲藕也有。屋后大方塘里有菱角,橡胶轮胎上面放个澡盆,人坐在里面,可以去采菱角,哈哈,画风和古诗里描述的场景有点出入。冬天会集中拦网捕鱼,非常喜庆收获的一刻,虽然大人要下河到淤泥里,又冷又辛苦。
后来的故事就悲伤了,因为新建成造纸厂,河水慢慢被污染,下河游个泳,身上能带一身绿出来。河水也慢慢干枯,最终被填埋。
其实我们在奶奶家的老房子里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上小学就搬离,由此开始客居十年的生活。这间差不多住了十年的房子,后来特地回去看过,原本可供活动的屋前空地全部种上了庄稼,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房子凋零得就剩个框架,少时经常漏雨的屋顶,几乎变为敞篷式,依稀能辨别出彩色的瓷砖地板。房子里的家具也不知所终,只孤零零落下一个洗衣机的铁皮子。
邻居大多搬走了吧,隔壁右边当年的大户人家还有人住着,从院墙、窗户看出来,房子精心装修了一番。小时候就羡慕这家人家有口压式水井,围着院墙种满了月季,并且打理得很好。
左边的这家,比我们还要早搬走,家中一儿一女,我还保留着小学时候和他们在屋外的合影,那时候哪里来相机拍照片的呢?又是谁把照片洗出来的?完全记不起来了。
差不多工作以后,家里又正式搬了新房,因为只是偶尔回去,对家里不熟到灯的开关在哪里都记不住,但是这个房子对我的情感意义非常重要。可惜,在它被悄然卖掉的半年多以后,我才偶然得知它早已易主。家里准备卖房的时候,我也是偶然问到的,后来趁回老家,赶紧抢救性地回去收拾一番,所有的青春就压缩在一个行李箱中,小纸条、老照片、日记本、奖状……其他人视作垃圾,只有我一个人在乎的那些东西。
再后来,回老家的频率越来越低,老家的面目也逐渐模糊。以前还总是兴致勃勃地带很多特产,后来要么是嫌麻烦,要么是觉得太重,特产既不带,寄的也少了。离家太久,口味、口音都渐行渐远。
“心之所动 且就随缘去吧
晚风吹起你鬓间的白发
抚平回忆留下的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