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乎黄广海博士,侵删
一、高等数学
1.导数定义
导数和微分的该你拿
(1)
2.左右倒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函数在处的左,右导数分别定义为:
左导数:
右导数:
3.函数的可道姓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Th1: 函数在处可微函数在处可导
Th2: 若函数在处可导,则在处连续,反之则不成立。即函数连续不一定可导。
Th3: 存在
4.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切线方程: 法线方程:
5.四则运算法则
设函数在点可导则
(1)
(2)
(3)
6.基本导数和为分表
(1) (常数)
(2)
,
(3)
,
特例:
(4)
特例: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
(1) 反函数的运算法则: 设在点的某邻域内单调连续,在点处可导且,则其反函数在点所对应的处可导,并且有
(2) 复合函数的运算法则:若在点 可导,而在对应点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可导,且
(3) 隐函数导数的求法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方程两边对求导,要记住是的函数,则的函数是的复合函数。
例如 等均是 的复合函数。
对 求导应按复合函数连锁法则做。
2)公式法:由 知 ,其中, 分别表示 对 和 的偏导数.
3)利用微分形式不变性
8.常用高阶导数公式
(1) .
(2)
(3)
(4)
(5)
(6)莱布尼兹公式:若 均 阶可导,则
,其中
9.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
Th1:(费马定理)
若函数 满足条件:
(1)函数 在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并且在此邻域内恒有:
或 ,
(2) 在 处可导,则有
Th2:(罗尔定理)
设函数 满足条件:
(1)在闭区间 上连续;
(2)在 内可导;
(3)
则在 内存在一个 ,使
Th3:(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设函数 满足条件:
(1)在 上连续;
(2)在 内可导;
则在 内存在一个 ,使
Th4:(柯西中值定理)
设函数 满足条件:
(1) 在 上连续;
(2) 在 内可导且 均存在,且 .
则在 内存在一个 ,使
10.洛必达法则
法则Ⅰ ( 型)
设函数 满足条件:
;
在 的邻域内可导,(在 处可除外)且 0 ;
存在(或 )。
则:
。
法则 ( 型)
设函数 满足条件:
;
存在一个 ,当 时, ;
存在(或 )。
则:
法则Ⅱ( 型)
设函数 满足条件:
在 的邻域内可导(在 处可除外)且 存在(或 )。
则: 。同理法则 ( 型)仿法则 可写出。
11.泰勒公式
设函数 在点 处的某邻域内具有 阶导数,则对该邻域内异于 的任意点 ,在 与 之间至少存在一个 ,使得:
其中 称为 在点 处的 阶泰勒余项。
令 ,则 阶泰勒公式: 在0与 之间,(1)式称为麦克劳林公式。
常用五种函数在 处的泰勒公式
(1)
或
(2)
或
(3)
或
(4)
或
(5) .
或
1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Th1: 设函数 在 区间内可导,如果对 ,都有 (或 ),则函数 在 内是单调增加的(或单调减少)。
Th2: (取极值的必要条件)设函数 处可导,且在 处取极值,
则 。
Th3: (取极值的第一充分条件)设函数 在 的某一邻域内可微,且 (或 在 处连续,但 不存在。)
(1) 若当 经过 时, 由“+”变“-”,则 为极大值;
(2) 若当 经过 时, 由“-”变“+”,则 为极小值;
(3) 若 经过 的两侧不变号,则 不是极值。
Th4: (取极值的第二充分条件)设 在 处有 ,且 ,则:
当 时, 为极大值;
当 时, 为极小值。
注:如果 ,此方法失效。
13.渐近线的求法
(1)水平渐近线
若 ,或 ,则 称为函数 的水平渐近线。
(2)铅直渐近线
若 ,或 ,则 的铅直渐近线。
(3)斜渐近线
若 ,则
称为 的斜渐近线。
14.函数凹凸性的判断
Th1: (凹凸性的判别定理)若在I上 (或 ),则 在I上是凸的(或凹的)。
Th2: (拐点的判别定理1)若在 处 ,(或 不存在),当 变动经过 时, 变号,则 为拐点。
Th3: (拐点的判别定理2)设 在 点的某邻域内有三阶导数,且 ,则 为拐点。
15.弧微分
16.曲率
曲线 在点 处的曲率 。
对于参数方程 。
17.曲率半径
曲线在点 M 处的曲率 与曲线在点 M 处的曲率半径 \rho 有如下关系: 。
二、线性代数
行列式
1.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1) 设 ,则:
或 ,即 ,
其中:
(2) 设 A,B 为 n 阶方阵,则 不一定成立。
(3) , A 为 n 阶方阵。
(4) 设 A 为 n 阶方阵, (若 A 可逆),
(5)
, A,B 为方阵,但 。
(6) 范德蒙行列式
设 A 是 n 阶方阵,
矩阵
矩阵: 排成 m 行 n 列的表格 称为矩阵,简记为 A ,或者 。若 m = n ,则称 A 是 n 阶矩阵或 n 阶方阵。
矩阵的线性运算
1.矩阵的加法
设 是两个 矩阵,则 矩阵 称为矩阵 与 的和,记为 。
2.矩阵的数乘
设 是 矩阵, 是一个常数,则 矩阵 称为数 与矩阵 的数乘,记为 。
3.矩阵的乘法
设 是矩阵, 是 矩阵,那么 矩阵 ,其中 称为 的乘积,记为 。
4. 三者之间的关系
(1)
(2)
但 不一定成立。
(3)
但 不一定成立。
(4)
5.有关 \mathbf{A}^{\mathbf{}} 的结论*
(1)
(2)
(3) 若 可逆,则
(4) 若 为 n 阶方阵,则:
6.有关 \mathbf{A}^{\mathbf{- 1}} 的结论
A 可逆
可以表示为初等矩阵的乘积; 。
7.有关矩阵秩的结论
(1) 秩 =行秩=列秩;
(2) ;
(3) ;
(4) ;
(5) 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6) ,特别若
则:
(7) 若 存在 存在, 。
(8) 只有零解
8.分块求逆公式
;
;
;
这里 A , B 均为可逆方阵。
向量
1.有关向量组的线性表示
(1) 线性相关 至少有一个向量可以用其余向量线性表示。
(2) 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 可以由 唯一线性表示。
(3) 可以由 线性表示
。
2.有关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部分相关,整体相关;整体无关,部分无关.
(2) ① n 个 n 维向量 线性无关 ,
n 个 n维向量 线性相关
。
② n+1 个 n 维向量线性相关。
③ 若线性无关,则添加分量后仍线性无关;或一组向量线性相关,去掉某些分量后仍线性相关。
3.有关向量组的线性表示
(1) 至少有一个向量可以用其余向量线性表示。
(2) 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 可以由 唯一线性表示。
(3) 线性表示
4.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设 ,则 A 的秩 r(A) 与 A 的行列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关系为:
(1) 若 ,则 A 的行向量组线性无关。
(2) 若 ,则 A 的行向量组线性相关。
(3) 若,则 A 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
(4) 若 ,则 A 的列向量组线性相关。
5. 维向量空间的基变换公式及过渡矩阵
若 是向量空间 V 的两组基,则基变换公式为:
其中 C 是可逆矩阵,称为由基 的过渡矩阵。
6.坐标变换公式
若向量 在基 与基 的坐标分别是
即: ,则向量坐标变换公式为 ,其中 C 是从基 到基 的过渡矩阵。
7.向量的内积
8.Schmidt正交化
若 线性无关,则可构造 使其两两正交,且 仅是 的线性组合 单位化,记 是规范正交向量组。
其中 ,
............
9.正交基及规范正交基
向量空间一组基中的向量如果两两正交,就称为正交基;若正交基中每个向量都是单位向量,就称其为规范正交基。
线性方程组
1.克莱姆法则
线性方程组 ,如果系数行列式 ,
则方程组有唯一解, ,其中 是把 D 中第 j 列元素换成方程组右端的常数列所得的行列式。
2.n 阶矩阵 A 可逆 只有零解。 总有唯一解,一般地, 只有零解。
3.非奇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和解的结构
(1) 设 A 为 矩阵,若 ,则对 而言必有 ,从而 有解。
(2) 设 为 的解,则 当 时仍为 的解;但当 时,则为 的解。特别 为 的解; 为 的解。
(3)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不能由 A 的列向量 线性表示。
4.奇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解空间,非奇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1) 齐次方程组恒有解(必有零解)。当有非零解时,由于解向量的任意线性组合仍是该齐次方程组的解向量,因此 的全体解向量构成一个向量空间,称为该方程组的解空间,解空间的维数是 ,解空间的一组基称为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系。
(2) 的基础解系,即:
- 是 的解;
- 线性无关;
-
的任一解都可以由 线性表出。
是 的通解,其中 是任意常数。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1) 设 是 A 的一个特征值,则 有一个特征值分别为 , 且对应特征向量相同( 例外)。
(2)若 为 A 的 n 个特征值,则 ,从而 没有特征值。
(3)设 为 A 的 s 个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为 ,
若: ,
则: 。
2.相似变换、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1) 若 ,则
1)
- 成立
3.矩阵可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1)设 A 为 n 阶方阵,则 A 可对角化 对每个 重根特征值 ,有
(2) 设 A 可对角化,则由 , 有,从而
(3) 重要结论
- 若 ,则 。
- 若,其中 为关于 n 阶方阵 A 的多项式。
- 若 A 为可对角化矩阵,则其非零特征值的个数(重根重复计算)=秩( A )
4.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相似对角阵
(1)相似矩阵:设 A,B 为两个 n 阶方阵,如果存在一个可逆矩阵 P ,使得成立,则称矩阵 A 与 B 相似,记为 A \sim B 。
(2)相似矩阵的性质:如果 A \sim B 则有:
-
(若 A , B 均可逆)
3) ( k 为正整数)
4),从而 A,B 有相同的特征值 - ,从而 A,B 同时可逆或者不可逆
- 秩 , A,B 不一定相似
二次型
1.个变量的二次齐次函数
,称为 n 元二次型,简称二次型. 若令 ,这二次型 f 可改写成矩阵向量形式。其中 A 称为二次型矩阵,因为 ,所以二次型矩阵均为对称矩阵,且二次型与对称矩阵一一对应,并把矩阵 A 的秩称为二次型的秩。
2.惯性定理,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
(1) 惯性定理
对于任一二次型,不论选取怎样的合同变换使它化为仅含平方项的标准型,其正负惯性指数与所选变换无关,这就是所谓的惯性定理。
(2) 标准形
二次型 称为 的标准形。在一般的数域内,二次型的标准形不是唯一的,与所作的合同变换有关,但系数不为零的平方项的个数由 r(A) 唯一确定。
(3) 规范形
任一实二次型 f 都可经过合同变换化为规范形 f = ,其中 r 为 A 的秩, p 为正惯性指数, r-p 为负惯性指数,且规范型唯一。
3.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设 A 正定 , A 可逆; ,且
A , B 正定 正定,但 不一定正定。
A 正定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的所有特征值大于零
的正惯性指数为 n
存在可逆阵 P 使
存在正交矩阵 Q ,使 ,
其中 正定;,A 可逆;,且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和概率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 子事件: ,若 A 发生,则 B 发生。
(2) 相等事件: A = B ,即 ,且 。
(3) 和事件: (或 A + B ), A 与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4) 差事件: A - B , A 发生但 B 不发生。
(5) 积事件: (或 {AB} ), A 与 B 同时发生。
(6) 互斥事件(互不相容): 。
(7) 互逆事件(对立事件):
2.运算律
(1) 交换律:
(2) 结合律: ;
(3) 分配律:
3.德 摩根律
4.完全事件组
两两互斥,且和事件为必然事件,即
5.概率的基本公式
(1)条件概率:
,表示 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
(2)全概率公式:
(3) Bayes公式:
,n
注:上述公式中事件 的个数可为可列个。
(4)乘法公式:
6.事件的独立性
(1) A 与 B 相互独立
(2) A , B , C 两两独立
(3) A , B , C 相互独立
7.独立重复试验
将某试验独立重复 n 次,若每次实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 ,则 n 次试验中 A 发生 k 次的概率为:
8.重要公式与结论
(1)
(2)
(3)
(4)
(5)条件概率 满足概率的所有性质, 例如:.
(6)若 相互独立,则
(7)互斥、互逆与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A 与 B 互逆 A 与 B 互斥,但反之不成立, A 与 B 互斥(或互逆)且均非零概率事件 与 B 不独立。
(8)若 相互独立,则也相互独立,其中 分别表示对相应事件做任意事件运算后所得的事件,另外,概率为1(或0)的事件与任何事件相互独立.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
取值带有随机性的变量,严格地说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取值于实数的函数称为随机变量,概率分布通常指分布函数或分布律
2.分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
性质:
(1)
(2) 单调不减
(3) 右连续
(4)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4.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概率密度 f(x) ;非负可积,且:
(1)
(2)
(3) x 为 f(x) 的连续点,则:
分布函数
5.常见分布
(1) 0-1分布:
(2) 二项分布:
(3) Poisson分布:
(4) 均匀分布 U(a,b) :
(5) 正态分布:
(6)指数分布:
(7)几何分布:
(8)超几何分布:
6.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1)离散型:
则:
(2)连续型:
则:
7.重要公式与结论
(1)
(2)
(3)
(4)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阶梯间断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连续函数,但不一定为处处可导函数。
(6) 存在既非离散也非连续型随机变量。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
由两个随机变量构成的随机向量 (X,Y) ,联合分布为
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1) 联合概率分布律
(2) 边缘分布律
(3) 条件分布律
3. 二维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密度
(1) 联合概率密度 :
(2) 分布函数:
(3) 边缘概率密度:
(4) 条件概率密度:
4.常见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1) 二维均匀分布: ,
(2) 二维正态分布:
5.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X 和 Y 的相互独立: :
(离散型) (连续型)
X 和 Y 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 时,称 X 和 Y 不相关,否则称 X 和 Y 相关
6.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 则:
连续型:
则:
7.重要公式与结论
(1) 边缘密度公式:
(2)
(3) 若 (X,Y) 服从二维Y=y正态分布
则有:
- .
- X 与 Y 相互独立 ,即 X 与 Y 不相关。
- {\ X} 关于 Y=y 的条件分布为:
- Y 关于 X = x 的条件分布为:
(4) 若 X 与 Y 独立,且分别服从 ,
则:,
.
(5) 若 X 与 Y 相互独立, 和 为连续函数, 则 和 也相互独立。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数学期望
离散型: ;
连续型:
性质:
(1)
(2)
(3) 若 X 和 Y 独立,则
(4)
2.方差:
3.标准差: ,
4.离散型:
5.连续型:
性质:
(1)
(2) X 与 Y 相互独立,则
(3)
(4) 一般有
(5)
(6)
6.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1) 对于函数
X 为离散型: ;
X 为连续型:
(2)
7.协方差
8.相关系数
性质:
(1)
(2)
(3)
(4)
(5) ,其中
,其中
9.重要公式与结论
(1)
(2)
(3) , 且 ,其中
,其中
(4) 下面5个条件互为充要条件:
注: X 与 Y 独立为上述5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成立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一个随机变量,用 X 表示。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元素。
简单随机样本:来自总体 X 的 n 个相互独立且与总体同分布的随机变量 ,称为容量为 n 的简单随机样本,简称样本。
统计量:设 , 是来自总体 X 的一个样本, 是样本的连续函数,且 g() 中不含任何未知参数,则称 为统计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
样本矩:样本 k 阶原点矩:
样本 k 阶中心矩:
2.分布
分布: ,其中 相互独立,且同服从 N(0,1)
t 分布: ,其中, 且 X , Y 相互独立。
F 分布: ,其中 , 且 X , Y 相互独立。
分位数:若, 则称 为 X 的 分位数
3.正态总体的常用样本分布
(1) 设 为来自正态总体 的样本,
则:
-
3)
4.重要公式与结论
(1) 对于 ,有 ;
(2) 对于 ,有 ;
(3) 对于 ,有 ;
(4) 对于任意总体 X ,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