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都看很多的新闻。然而真的是没有什么价值和营养。
比如最近一周以来,刘天王的新闻总是上热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我在手机上搜了刘天王演的莫斯科那个电影。现在电影资源不好找,我反复搜索了好多次,才找到免费的资源看。
自从那以后,我的热搜里总是出来刘天王的新闻,这些天我都强忍着没有点开。今天终于破戒了。看的新闻是刘天王的女儿在刘父的丧礼上笑了二次,第一次怎么笑、第二次怎么笑,然后翻出来以前的旧照说她长得就是这个样子,她的眼睛天生就有笑意。这种新闻简直莫名其妙,她又不是唐伯虎三笑点秋香,有什么值得我看的。
刘天王的新闻先从“刘父去世”占了热搜两天,后到“刘父葬礼”,再到“刘妻不叫某某某”,再到“刘德女儿笑了两次”,再到“刘德华在葬礼上不肯与大姐说话”。
刘德华又不是我的亲戚,为什么要给我推送这些新闻?连续近一个星期刘德华的热点我都没占开,但为什么连连不断啊?我受不了了,终于点开了。点开了,我就更受不了了。
这样的新闻,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吗?我为什么要看新闻?
还有一类新闻,是我自己点的。
就是各类手机的发布会。今天是某米了,明天是华某了,后天是vi某了,现在手机厂商也多,一个发布的手机也多,隔几天就来那么一次,是可以看好久了。
这类新闻是因为我有点想换手机。我的手机总显示只剩不足10%的容量了。但是吧,我的手机似乎还够用,因为我的手机上装了太多不必要的软件了,删一删,再用个两年不成问题。
问题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好自己要买个什么手机?墨水屏的我觉得也挺好,可以让我少刷视频,但是,这类手机几乎没人生产。小屏小机?老人机?只要满足我的基本通信需求就行了,我就不要性能,可是工作上需要啊。偶尔出差就得带上大屏手机才能便捷办公啊?折叠手机?太贵。不知道选什么好。
越纠结越看,越看越纠结。
主要是钱不够,觉得旧的还没坏,新的不要买。要是谁送我个最新款的手机,我肯定换。
在我没有下定决心换手机之前,还是不要再看这类新闻了。
还有一类新闻,是看得,说不得。
比如说江西2.2亿的彩票事件,这种事情结论出来之前,我也不能在简书上写任何东西啊。我-敢-说,简——书就敢给我*封了。
类似这种的新闻太多了。
这种新闻适合韩/寒去写,去挑逗观众的神经,让大家以为这个世界很需要纠正。
韩/寒多少年都不敢写了,我来写个锤子。
还有一种新闻,就是经-济要向上了,股票要上涨了,房/价要上/涨了关于经济形势的。
谁敢乱说。我连门口菜市场的青菜萝卜的价格都搞不清,去哪里搞得清经济形势?
我关心嘛是因为有一套小房子想买了换套大的。我当然希望gj经济好啊。但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一旦有切身感受的时候,就是觉得有些难受要发泄情绪的时候,那些话能说吗?
还有一类新闻就是外国有多乱。
看见阿/根*廷人民选了一个疯子总/统,我很忆苦思甜。看见哪哪有战争,我就觉得“宁为太平犬,不为离乱人”。
但我从来没出过国,我只能说感受,不能评是非啊。
天天看新闻,要么看不出名堂,要么看了不能说,没人可说,没地可说,我看它干个啥。
刚才说到了刘天王的莫/斯/科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90年代初期一批恶匪专门在俄罗斯境内抢坐中俄列车的“倒爷”。
电影描述得简直无法无天,杀人、强//奸、抢--劫,真的是无恶不做,无法无天、以前的治*安就这么乱吗?
对于电影里的事情,很多都只能想象,或者想都想不出来。有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就会觉得很奇怪。
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有的人嗤之以鼻。我们以为惊为天人的,别人却习以为常。
又没话可说了,我这每日3000字的目标怎么完成呢?
没话写的原因是,我的感受太浅薄了,我的知识储备太少了。我想说,以前的治安怎么那么乱?但是我举不出更多的例子了。再举例子,我就要举唐末政-权更迭,人相食了。人怎么可以“吃”人呢?除此以外,我没有更多可写的。列举不出以前的人还有哪些事做的现在的人简直无法理解的。
我写的简书,基本是上是一种自我治疗,一种自物安慰。就是把我的想法写出来,把我的不痛快写出来,然而整个人就舒服了。再加上,"坚持写作“这种虚假的努力、自我感动,寻取一种安慰。
因为不想用力,只是把心里当时的一些想法随手写下来,改也不改。
还有一类东西我是从来没写的,就是描写。我太执着于我的心里痛快不痛快了,我并没有用心地去观察这个世界。
我很粗心,粗心到我会以为我的车后排很干净,直到要捎带同事一段路时,我才发现后排乱得不得了。好几天前孩子在后面座了,造了一堆垃圾。而我却忘了收拾。
我很粗心,粗心到,一年才回一次老家,但是不知道父母一年曾经生过一场大病。
我很粗心,粗心到,自己忽然就160斤,而毕业的时候我才110斤。
我很粗心,粗心到,”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当我因为疫情有一年多没有回到家时,才发现父母已经很老了。父亲身上的肌肉慢慢萎缩,变得瘦弱,仿佛一支斜倚着增的小竹杆,不小心碰一下就会倒到地上。
我很粗心啊,粗心到只关心自己有没有钱,有没有困难,但是从来没有担心父母的身体。当母亲不愿独行千里到城市里帮我看孩子的时候,我竟然有些气恼。我不知母亲不是一个能干的农村妇女了,而是一个满身是病的老人了。独自座高铁,独自座地铁,用手机卖菜,这些我习以为常的事,母亲却根本不会。甚至对于城市里的交通规则,都不是那么熟悉。一个人老了,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来了,不是怕孩子嫌弃吗?就在我生气之后的一段时间,去郑州坐高铁,发现郑州东站的站台竟然多了一道玻璃门,隔一段距离一个,用几条塑料线给连起来了。我竟然不知道我应该在玻璃门那里等,还是在线哪里等。我边等还边猜,这个线怎么收、怎么伸。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去坐飞机,发现自己竟然不熟悉程序了。我想,当我老了的时候,差不多也不会坐那时的新的交通工具了吧。
我很粗心,我不知道媳妇爱吃啥。我知道闺女爱吃白米饭,吃披萨,各种糖、冰激凌,也爱吃意大利面,小笼包,爱吃海苔和番茄酱。因为得经常带她去吃,基本上出去吃饭都得争取他的意见。但是我不知道媳妇爱吃啥,只知道不能吃辣,具体到什么菜我就不知道了。只记得有几次提过烙馍卷菜。大概我心里认为,反正爱吃河南菜,河南菜不都一个味。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我也不知道我丈母娘最喜欢吃什么菜,反正天天都是小米和馒头,其他的菜我都叫不名字,我也不爱吃。之所以不知道,大概还是不太关心,平常观察不仔细。问得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出去吃得少,如果每次都以媳妇和老的意见来点菜,我大概就会知道喜欢吃什么了。在家里做菜的时候,她们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河南菜我又不会做。我做,就做自己喜欢吃的,我喜欢吃土豆丝、洋葱炒鸡蛋。为什么喜欢吃,因为做起来简单,也不知道为什么,怎么吃都吃不腻。
我很粗心,我何止不知道媳妇爱吃啥,我不知道的还很多,我根本没有做到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媳妇,比我闺女自己还要了解闺女。想来不了解、很粗心一个重要因素是关心不够吧。
相比之下,我媳妇就更了解我一点。大概是我更需要照顾吧,或者说媳妇比我更操心吧。
我不操心,那我心都在哪里,我的心也不会在工作上,我的心在我自己制定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目标上。我认为那些目标如果完成是会有收益的。
反过来说,我心里认为,没有必要太过关心媳妇爱吃什么、丈母娘爱吃什么,关心了有什么用?能挣钱吗?
用媳妇的话来说,可能就是甩手掌柜当习惯了,对于家里的事一点都不操心,就认为干家务是女人的事。
说实话,我还真是这么认为的,我认为人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耗散在哄孩子。得做点有意义、能成长的事。天天在张家长、李家短,鸡毛蒜皮,这日子以后最多就是重复现在,如果没有个人能力的成长,没有收入的增长,让全家人天天去做家务,这日子能好吗?
再一个,要带孩子,要过好日子,也不能天天就在那五六十平方的房子里,把老人的身体憋坏了,把小孩的视野闷小了,也大人的事业也宅没了。
我每天回家就是照顾孩子,往往直到9点半、10点以后,才能喘口气。因为那时两个孩子才老实睡觉。家里媳妇带孩子生病了,不能被吵。丈母娘带小的,我就带大的。不忍心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就得陪着玩游戏、读书。我也曾试着一起练字、或者我自己也学一门乐器。根本不行,小孩子的注意力就那一小回,压制不住。
我没有任何的工作应酬、没有任何的自我学习提升,我的工作只会越来越差,根本不会越来越好。
但是丈母娘除了种地就是带孩子,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一个劲的还劝媳妇辞职在家带孩子,还让我放弃所有的应酬和加班。有好几次,我要加点班,丈母娘微信就来了,孩子太吵了,赶紧回家。
好了,终于凑够了三千字。
边写边思考。也能发现自己有些事得留心,得去做,有些话得说,得沟通。
这篇简书也不算白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