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在呼吸间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14:06 被阅读0次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呼吸间。”佛言:

    “善哉,子知道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佛告诉大众,生命是无常的,须时时刻刻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

    有一位比丘修行,心常为外境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道:“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容易散乱,都是把‘死’没有放在心头的缘故,如果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

    佛陀的话,给一位国王听到,国王心想,只要记得一个“死”字,就会不被外境的声色所动,真有这么简单的道理吗?因此他就想试试。

    正巧,国中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人说:“比丘也是人,身虽出家,难道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把他叫到面前,说他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

    那人吓坏了,向国王请求免死。国王就说:“如果你要想不死,就必须在头上顶一盛满蜂蜜的钵,然后周游街市一圈,倘若一滴蜜都不洒出来,就赦免他,否则,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街市路旁,布置了许多音乐歌舞,那悦耳的琴声,那如云的美女,无不让人心动神往。可是那个获了罪的人,因为心中有个死字,一心不二,不敢把蜜洒一点到钵外去,因而战战兢兢,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了头顶的钵上。

    当他回到国王面前的时候,国王问他道:“在街上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罪人回答说:“没有。”“那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国王又问。“没有。”国王说:“街上明明有音乐和舞伎,你怎么会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

    那罪人答:“大王,我因为顶了那满满一钵的蜜,若滴洒一点就要死,所以心中只惦记着死无心外面有什么了。”

    国王一听,若有所悟,心想:“佛陀说得不错,把‘死’放在心,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人了。

    比丘是人,因为心中知道世事虚幻,哪里还会贪恋五欲呢?”那人也深有所悟,伏在地上,说:“大王,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毁谤圣者了。”

    看到这个故事的朋友,请你想一想,佛陀的话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正如《菜根谭》所言: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尘,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木,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从生到死这一过程,谓之“一期生死之命”。

    “命”包括“寿、暖、识”三个要素。《俱舍论》卷五指出:“命根体即寿,能持暖及识。”也就是说,“命根”能在“一期生死”的相续(寿)之中,维持动物的生理活动(暖)和心理活动(识)。

    按大乘的说法,一期之中,色(肉体)心(精神)相续不断的“住识”(维持心理活动)功能,即是“命根”。见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

    “人命在呼吸间”的说法侧重于刹那无常。如《涅槃经》卷一谓:“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瀑水、幻炎。”

    又卷二三谓:“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住于恶法。

    从“相续无常”的角度而言,“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从“刹那无常”的角度而言,则出息不保入息。

    《大智度论》卷十三谓:“一切宝中,人命第一。”因为“人命”是修持,成道的基本前提。再则在“轮回”中,高于“人道”的“天道”纯乐无苦,不愿修持;低于“人道”的地狱等“恶道”纯苦无乐,不能修持;而“人道”有苦有乐,最适宜修持。

    《坛经》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佛陀强调“人命在呼吸间”,无非是劝人珍惜难得而易失的“人命”,不要浪费寸阴,努力修持。

    生命在呼吸之间,呼和吸的中间停顿叫做息,它是属于不生不灭的。

    有呼和吸你的心就有波动,心气是不二的,心有波动,相上就有波动,就会有色出现。但是这个波动,这个呼和吸它是靠着那个不生不灭的那个存在着。

    没有那个不生不灭的,就没有呼和吸。就没有我们的真心本性,那个不动不变的,就没有这个能动能变的呼和吸,那个不生不灭的叫做真心本性。能生能灭的呼和吸是心的波动,也是相产生的姻缘。

    在这个呼和吸之间,永远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在起作用。没有那个一切不会发生。在生灭当中去体会那个不生不灭,在不生不灭中间去了解生灭,去体验生灭。不生不灭,本来空寂。

    生灭叫做色,生灭和不生不灭是一体的。呼和吸生灭是不生不灭的随缘妙用,这叫做色空不二。不生不灭这个叫寂,叫照,这个叫寂照不二,道就在这个中间。

    所以道是色空不二。不能执着呼和吸,执着呼和吸就是执着有形有相的世界,执着色。但也不能执着无,执着空,色空不二呼吸之间就是道。

    人心的波动频率和你呼吸是息息相关的,这个叫心气不二。一个人很激动,很恐惧,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一个人心如止水,呼吸若存若亡甚至气住脉停,感受不到呼吸。因为他的心不波动了吗?明白了这个道回归一之后,就要去行,要去走。

    也就是你能够吸的当下也要能够呼,能够吸就能够呼,要能够去生灭。观呼吸只是一个方法,通过鼻根让我们不分别的方法。观其它东西容易产生联想,所有的方法都是让我们先停下来,慢下来。让心停下来,心只要波动,就是开始启用了。

    观呼吸只是一个方法,通过鼻根让我们有专注度,让你不分别的方法。比如观其它东西,你容易产生联想什么的。所有的方法其实都是让你停下来让你的心停下来,因为我们的心只要一波动就在启用。如果你已经达到清净心了,你已经成就了,就成为那如如不动的心了。已经证道了。那什么方法都不用了,那你没有成就那如如不动心之前我们需要先回归,回归那个不生不灭。如何回归不生不灭?就是不指幻为真。我们之所以不能够回归,是因为妄想,妄想也叫做执着,也叫做错认也叫做指幻为真吗?你的见地首先要先清楚,什么叫指幻为真?为什么有这些痛苦产生?见地已经完全了解,我是怎么迷的,我又怎么回归。见地了解了之后,那不是找一个方法吗?那找什么方法呢?既然我迷是因为我执着,把假的当成真的。那我现在要回归,要先停下这种分别,停下这种执着。

    但是我们的六根本能就会执着,你说你看到文字,你一定是用人的眼光来看,这是讲什么什么的,哪一方面的。本能的就会分别,执着于相。就是好到东西好吃的不好吃,这文章写的好懂还是难懂。一定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攀缘心,比较执着心也叫妄心。

    自然腹式呼吸

    我们经常听到的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方法,要用意念引导或腹肌来控制。

    从外形上来看,打坐站桩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是一致的,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缩回。但我们要说明的重点是:站桩的腹式呼吸是一个状态,而不是一种方法。换句话说,是吸气时小肚子自然鼓起,而不是用力把小肚子鼓起;呼气亦然。整个呼吸过程是完全放松的,不用意念引导的。

    自然界的动物基本上都是在腹式呼吸,这一点大家可以观察家里的小猫小狗。小孩和动物没有学过腹式呼吸的方法,也不用意念引导,他们都是接近自然的。

    其实腹式呼吸是道家养生修身的基础,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生命健康观。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

    虚其心,实其腹

    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真正的腹式呼吸应该是自然的,比如人在婴幼儿时期的呼吸状态,就是小肚子在起伏。

    我们日常也说“遇事不要慌,要沉住气”;形容人的性格“沉稳”,相反是“浮躁”,这浮沉就是呼吸的深浅,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认为 腹式呼吸才是身体健康的标准,或者说是理想的健康状态。《道德经》有云:“ 虚其心,实其腹”,意思就是呼吸应该深达腹部。周易八卦口诀中有“离中虚,坎中满”,“离”对应心、火、胸部,“坎”对应肾、水、腹部,也是讲上虚下实。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这是武术家、医家及养生家对腹式呼吸的高度评价。

    坚持练腹式呼吸可使呼吸均匀、深沉、频率适当缓慢、故可长寿。因为呼吸的频率决定寿命(除遗传、环境、生活规律、饮食等因素外):

    大约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一分钟16-20次。如每分钟呼吸18次,能活到60岁;16次,能活到72岁;12次,能超过80岁;10次左右可达百岁。

    练腹式呼吸,能达到10次左右。乌龟一分钟呼吸8次,有的只呼吸两次,寿命达200至500年。

    (少数人呼吸频率虽低、但稍一活动就心动过速、这是病态)。腹式呼吸在整个养生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不只是简单的增加肺活量,激活肺功能,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东西在里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命在呼吸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zu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