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于“空心病”

作者: 微尘_88fa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2:51 被阅读0次

          今天语文课上学到三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向小朋友们提了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为什么学习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脸困惑,过了几秒钟,一位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我学习是为了以后赚很多很多的钱。”又一个小朋友举起了手:“我学习是为了以后有出息。”更多的小朋友没有发言,我就留了个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为什么学习。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兰彻是个聪明的学生,挑战僵硬的学校制度,认为学习应该为兴趣而学,要享受学习的过程,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来到。兰彻在后来创办了理想中的学校,孩子们都为了兴趣而学,学习不再是知识的填塞。

          另一个与之相对的是查尔图,信奉学校的教育,追求高薪的,开着豪车的,事业有成的成功。

          究竟什么才是应该追求的呢?我们在信奉第一种成功的同时,追求着第二种的成功。

          我对女儿说过: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没有好的收入,没有好的收入,就没有好的生活。就像个魔咒,时不时要念叨几遍。在这个魔咒中,越来越焦虑,对未来越来越迷茫,对周围人越来越羡慕。

          资深心理咨询师徐凯文提出了“空心病”这个概念: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但和典型的抑郁症相比,这些症状表现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他们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是良好的,但是他们身处其中却深感疲惫。徐凯文说:“接触这样的来访者越多,我越感到,他们和患有‘空心病’的大学生一样,都受害于一种强烈的社会价值观,即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金钱、地位,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实际上,人的内心存在更高的追求,比如纯粹的求知欲,探索的乐趣,比如因为助人而感到的自我肯定,比如对国家民族的强烈的热爱和认同。但在狭隘的功利价值观下,人的本性和良知是被忽视的,人们没有办法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自我肯定。“

          原来我也得了“空心病”。当我在魔咒中陷入最深的空茫的时候,强迫自己去搜索内心,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要的生活不过是有书读,有咖啡喝,有家暖,有人陪。这些不是都已经实现了吗?为什么在教育孩子上会陷入这样的功利主义中?在这样的无限追求中,只有得不到满足的痛苦。

          要医好“空心病”,只有精神上有寄托,专注自己内心的变化和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纯粹的求知的愉悦,在生活中体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样四季变换的细微,为美和爱感动,为苦与痛悲悯,努力挣脱世俗的影响,去认真感受生而为人的种种滋味。如此,我的“空心病”才慢慢得以痊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惑于“空心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g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