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哆啦A梦》,最羡慕叮当猫有时光机,可是后来觉得即使有时光机,也不一定想回到从前。
儿时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怀念童年。在每一个年龄,总是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似乎总是在憧憬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些青春岁月里,懵懂无知的年少时光,总在我们成人之后熠熠发光,但不必把时间浪费在回忆过去中,因为多少青春岁月,才成就现在的你!
有时候朋友会问:“如果有个机会能回到从前,你要回到哪一年?”
我的回答是:“我不想回到过去,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付出那么多努力才到了今天。为什么还要回去呢!况且世上没有后悔药,同样没有时光机!”
况且依照我对自己的了解,该付出的努力不会少,会偷的懒也不会少吧,这样的话即使回到过去,也不会改变未来。

01当年你明艳动人,如今你睿智美丽
最近身边很多人追《如懿传》,一边追还一边吐槽周迅四十多岁还扮嫩。不过我印象里的周迅还是《大明宫词》里那个笑靥如花,拿掉面具,看到心上人时怦然心动的太平公主。是那种年少岁月中遇到就可以记一辈子的姑娘。
儿时记忆里模模糊糊的漂亮姑娘,随着我的长大也一步步变老。她不再明艳,可依旧动人。她不缺这个年纪该有成熟与睿智,她不负时光的打磨与雕琢,带着年月里给的沧桑与荣光,一步步走向老去。
现如今的周迅四十多岁的年龄,有着与之相对的成熟心智。不必强留时光,可以优雅老去!
《小时代》里有一句台词: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自古凡人求长生,怎知长生千般苦。
所以不必追忆永远不可得的青春永驻,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负当下的时光,让自己对得起度过的岁月年华。
02现在的你,要为未来的自己努力
在校时,印象很深的有一位实验课刘老师。因为是同乡,关系也显得比较近。
有次课间闲聊,因为临近毕业,我们几个人问老师关于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正面给我们建议,只是给我们说了她自己的经历。
“我毕业以后,直接去外省找了工作,因为是在当地实习的,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只是离家有点远,有时候也有些想家。南方的就业环境相对于我们这边比较宽容一些,工资也比较高。当时工作也比较得心应手,天天下班,有时跟同事聚聚会唱唱歌,没事时下班就窝在家里玩手机。”
“那老师为什么决定考研呢?”
老师微微一笑:“因为觉得自己那么年轻,每天下班就只知道玩手机有点浪费生命,就决定考研了。”
“那老师当时怎么选的导师呢?”
老师显得有些羞涩:“我当时还是比较好选的,因为成绩是第一名。”
“哇!老师好棒!”围观的我们发出惊叹的声音。
“后来恰巧医学院招老师,我就进来当老师了。”
这位老师在今年结婚后不久,在朋友圈里发出了她要去首医读博士的好消息。
有些人的人生十年前跟十年后好像没有什么区别,有些人的人生似乎每一步都很精彩。
高校里的老师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讲课特别好,但这位老师再无趣的课程也能讲得极富逻辑性。记得当时这位老师讲《健康促进》这门课,讲述的大部分是一些研究方法和引进的理论,老师难讲,我们听着也无趣。
刘老师竟然能每节课都能引经据典,为了引起我们听课的兴趣将每一个理论案例都穿插案例。
另一位像她一样的老师,是我们学院的一个副院长,三十多岁极富个人魅力,毕业于华西医科大的女博士。
副院长也曾给我们代课,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爱人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她站在台上的样子,就像复旦大学里那位谈自信的”女神博士”陈果。那份侃侃而谈的自信,眼神里的雄心壮志,那种超脱于美貌之外的魅力。
她是那种能让人心生追随意愿的领导者,她对于未来的笃定让你坚信她一定可以带领着我们走向更好。
她告诉我们这群对于未来无比焦虑的学生们一句关于未来的告诫:“对于未来不要过于着急,只要你对得起当下的岁月!”
当时她的爱人研究生毕业,在找工作与继续考博之间纠结。找工作:心仪的单位要求博士学位,抛出橄榄枝的单位又不符合心理预期。继续读博,当年不一定能考上想去的学校,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如期毕业。同时今年还会错过抛出橄榄枝的单位
我们的副院长当时安慰自己的爱人:“博士是迟早要考的,等到博士毕业,会有更多机会,如今错过的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她爱人听取了他的建议去考博士了,博士毕业后顺利进入了当年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心仪的那家单位。
人生从长远来看,很多事情也就不是事情了。
年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随之成长的能力!
真的如同书中所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3多少青春岁月,成就现在的你
我感激自己付出的努力,可惜自己浪费的时光。但那些不甚完美的岁月成就了今天的我。
工作后的日子每天似乎都在一成不变,那天闲暇时与同事闲谈,我感慨道:“不知不觉都上班一年了,好快!”
同事在身边接了句:“不知不觉都上班十年了,好快!”
我转头看了看身边的这位老师,十年后我会像她一样吗?
好可怕!是我心头涌起的唯一感觉。
那些求学岁月里的雄心壮志,已经湮灭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曾经平平淡淡的生活是我的向往。可是增长的年龄,并没有 伴随与之相应增长的能力。没有进步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庸碌的生活才是最可怕的事实!
多少青春岁月,成就现在的你。而毕业仅仅一年,你就将自己毁了个彻底。
适应性其实有时是人类的一种劣根性,人们为了让自己适应环境,会让自己变得与旁人相同,最终成为乌合之众。
但是曾经的那些努力,仅仅是曾经吗?
不,它至少会让我知道。努力会有结果,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韶光易逝,愿你前行,莫追忆!莫等闲!
——愿时光不负你我,终使我们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