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真有意思。问列表里十个好友为什么精神不振?九个人回答的理由是为情所困。
大部分人爱的不过是自我意识投射的美好幻想而已,超越了凡人与俗人之爱的层次,如果那么多的话也不会排在上面了。
当然我也承认单纯的靠心理学的爱情模型是不可能去判断爱情的。但起码他可以分出你爱情的一些核心变化特点。
只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总想着把一个道理套用到任何场景的话,实在是愚蠢。
然而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就笑笑不说话。
如之蜜糖,彼之砒霜。更何况年轻的时候,那种懵懂愚蠢而冲动的情感,也并非全部都是自我意识投射出来的幻想满足。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困死人的精神。很多人无法面对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心而已。
情绪就像22张大阿卡那的流变之轮,它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链,如果想要单纯的进行割裂,实在是得不偿失。除非有某种特殊性目的。
到头来都是主观意识带来的虚妄罢了,世俗总是喜欢强加偏见来锁人,遗憾的是,纸上谈兵和逆流而上是两个概念。
知道道理是一回事,有没有勇气做是另一回事。获得一项知识是一回事,会不会使用以及怎么用也是另一回事。
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玩手机浪费时间。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早睡早起对身体好。
去掉决策嵌陷带来的影响,不谈及时止损的概念,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下意识的忽略掉生活中的很多盲点。
或者说,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比如熬夜对于情绪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锻炼时最基础的运动姿态。在这个痴迷速度娱乐至上的年代很多人太急功近利,总想着一下子把技能学完。
这导致他们根本不相信那些最原始最基础的东西,反而一个劲的去看那些复杂深奥的理论。
本末倒置,愚不可及。
在情感上很多人也是如此。当经过最初的激情期之后,往往因为金钱决裂。其实并不是因为爱情本身就真的那么不堪一击,而是因为当事人本身对于自己爱情的怀疑——或者说对自己的怀疑。
直接把帽子扣在爱情头上未免过于以偏概全。
至于那些单身的人,帮谈恋爱的朋友出谋划策出谋得有模有样的。
有一些确实是出谋划策的好手,但大部分不过是在自己对于爱情和世俗人生观念的理解上套出来的模板。
更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往往更愿意听取朋友的意见,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意见。
我们人忽略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一把好手,以此开发出一套理论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说把这种忽略应用在生气或者是暴怒的时候,然后再想办法进行另一个层面的情绪转化。
那么就没必要先进行深入的一个情绪系统学习,而是直接实践应用。虽然大部分的一些理论和这个方法很相似,但也许你用的时候一切都忘了呢。
O_o
我最讨厌那些说长大了看海绵宝宝才明白人生要做章鱼哥的人。你是真的不明白章鱼哥失败的原因还是在装糊涂呢?
要我说,正如派大星一样,有时候就应该抛掉所有的思考,不顾一切地冲入暴雨中,像整个天空,像过去的所有记忆,向未来几十年轮转的光阴敞开怀抱。
那才是真正的迎接自己。当然很多时候不必如此极端,因为你很可能会感冒。
但生活在钢铁丛林里,有时候难免需要一些媒介才能够帮助人更好地来探寻内心。
其实使用灵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个人认为任何的类似于这样的手段都只是工具和媒介。而在那之前必须先进行科学体系,也就是心理学的学习和了解。
同时必须进行不断的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阅读——如果一个人生活阅历丰富,又或者是感悟程度足够的话,用这个方法是可以的。
但是生活阅历不丰富的话,你不要说其他手段,有一些书你根本就读不懂。
那么为情所困也就成了自然现象了。放不下,忘不掉,抹不去。然而这天上的云,你说他像棉花糖,他真的就如棉花糖一般甜软可口。可是你也可以说它像大便,白色的大便凝结在一起仍然是柔软澎湃的形状。
境随心转。
这个词并非是单独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没有必要真的去学他。
或者说这个词使用的第一个层面是使用主观能动性进行逆转,第二个层面是心灵和内在自我的方面。
然而很多人总是喜欢拿东西当精神寄托,当掩体当逃避的借口。有多少人从此一入佛门不复还?结果到头来不过是求一个心灵上的一叶障目。
我是厌恶普通的,但我不会强求突出。如果只是因为厌恶平庸而一个劲的想要像所谓的不平凡前进的话也只是一种愚蠢罢了。
向着高处的目标前进,必须切实的去了解自己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