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单车

作者: 吏志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10:49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家里有一辆28自行车(车轮直径为28英寸),对它最早的印象就是我坐在它的横梁上,父亲骑车,后座坐着母亲,母亲怀里抱着妹妹,一辆小小的自行车,载着的是我们一家。大概八九岁,我身高刚超过车把的时候,就把自行车推到村东头的麦场学骑。家里怕把自行车摔坏了,会把它锁上并把钥匙藏起来,但我翻箱倒柜总能找到钥匙。

    骑车从推车开始,由于个头、力量还小,只能左手扶车把,右手握横梁,左摇右晃向前推。等到推得平稳了,才开始骑。面对一辆28自行车,学骑分三个阶段——掏孔、跨梁、坐座。

    掏孔

    先说掏孔,初学者需要由家长或者个头较大的小伙伴扶着后座,自己左脚踩左脚蹬,右脚从横梁下的三角孔中穿过放在右脚蹬上,这就是所谓的“掏孔”。右脚向下向后用力,左脚收力,待两只脚蹬间的曲柄水平时,左脚用力,右脚收力,链盘带动车轮向前转动。看似简单,但对于初学者的脚、手、眼却是很大的挑战。左脚用力时,不自觉要伸右手,右脚用力时,下意识要伸左手,导致脚下的力用到了,但是方向却偏得厉害,有时候要拐成九十度,而且眼睛总是不自觉地看脚,生怕踩空了,顾不上向前看,所以“骑”得东倒西歪,稍不留神,就连人带车翻倒在地。总要摔个几十上百次,才能学会掏孔。掏孔又分为半掏孔和全掏孔,前面所说的属于半掏孔,全掏孔是指脚能踩着脚蹬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因为身体“挂”在自行车的左侧,要画出完整的圆,身体必然会产生较大的起伏,自行车也要跟着左右摇晃,对身体平衡性的要求更高,可以说是掏孔中的进阶版。

    学会了掏孔,后面两个阶段重点看身高的增长速度,一般长得快的进步快,当然,灵活性高的人总是例外。第二个阶段叫跨梁,就是两条腿跨在横梁两边骑车,有些个头小跨不过去但身手矫健的也能想到办法,先掏孔让自行车动起来,然后左脚踩住脚蹬曲柄连接处的突出,右腿从横梁上跨过去。由于腿还不够长,踩脚蹬时屁股在横梁上从左扭到右,又从右扭到左,十分生动有趣。再后来,随着身高的增长,坐在车座上骑车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第三个阶段——坐座。坐座这个阶段也很有意思,刚开始的时候腿不够长,就用脚尖点着脚蹬骑行,当脚蹬转到最低点的时候,有时候要用脚尖把脚蹬“够”上来,继续蹬下一圈。

    小时候学车的麦场很热闹,特别是春秋两季,不同阶段的小伙伴在麦场上“驾”车横冲直撞,毫无秩序,时不时发生撞车、撞人事故。如果遇到久旱不雨,经车碾人踏,麦场常被搞得尘土飞扬,小伙伴们一个个蓬头垢面、满头大汗。因为有示范、有竞争、有比较,大家学骑的积极性很高,创新性也很强,纵然屡战屡败,依旧兴趣盎然、斗志昂扬。

    我刚学会掏孔就迫不及待上路了,那时候的乡间公路机动车辆很少,骑累了,就想“溜坡”爽一下。有一次,我和一个发小“吭哧~吭哧~”把自行车推到公路的一个大坡上,然后往下溜车,小伙伴的车没有闸(刹车),越溜越快,方向没把住,一不留神翻到了路边的渠沟里,自行车也压在他身上。当我把他扶起来,他坐在石头砌的渠沿上,忍着疼痛颤颤地说“太快了~太快了~”,让我哭笑不得。

    随着骑车越来越熟练,“跑”得也越来越远。先是去三里地外的二姑家,后是去六里地外的外婆家,去也没啥事,就是来回跑,练车。外婆家去得最多,有时每周去一次,去的时候一路上坡,我边推边骑要花四五十分钟,到外婆家门口,要扛着自行车上石头做的台阶,然后跨过门槛,推到院里的小槐树下支起来。外婆总是笑盈盈地迎接,然后心疼地说,“呀~瞧恁出嘞那个汗,快些擦擦吧。”在外婆家洗把脸,落落身上的汗,有时候帮着外婆扫下地、和下煤,然后推车跨门槛、下台阶,一路骑车“溜坡”回家。

    后来,自行车伴着我到八里地外的镇上读初中,我用车把挂干粮,用后座驮书包、驮铺盖卷,由于住校每周往返一次,它跟我在学校待的时间一样长。考上高中以后,坐农村巴士往返学校,就很少骑车了。

    如今,那辆28自行车早已锈迹斑斑,静静地待在老家楼上的角落里,外婆家老宅也已不复存在,但它们在我心中刻下的印记,却像一根根琴弦,只要轻轻拨弄,就能在心底激起无尽涟漪。

    过往回不去,但远隔千山万水,它依旧摄人心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单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qg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