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展小曼
看题目是不是很讽刺,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连特长都可以买,很不理解怎么还有人买特长,关键是花这么多钱,你有钱就算了,没钱还打肿脸充胖子,真要是为了下一代也算值了,但,真的花了4万买了特长加了分就能考上好的学校?退一万步,加上分勉强够分数线了,你就能保证你用借的钱给孩子买的这个名额孩子知道珍惜,就能从此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叫我说,省省吧!真要是个好苗子就该知道家庭的经济条件,就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考分,考高分,而不是用这种方式,家长也是糊涂,光想着为孩子好,以为这是对的,却不知道这样反而害了她,会让她不思进取,会向父母索取更多。
也许,人在某些时刻是比较执拗的,父母的爱没有错,孩子的渴望没有错,错的是正确的引导,曾几何时,我也没有顾及家里的经济状况就问父母要过想要的东西,印象中就有那么几件,小学时央求爸爸买的英语学习机,当年虽然只有60块,但家里的经济只有几头牛和几亩薄地,平时就是爸爸打石头挣得血汗钱,一天也没多少,每次的学费都是借的,就这样我依然有自己想要强烈拥有的,别人有我也想要的东西,爸爸表面没有同意,我哭了一晚上,第二天还是给了我钱;第二次大概是大学那次转专业了,真的义无反顾十分执拗,明知道家里条件有限还是问家里要了3800,也是跟爸爸据理力争,一度哽咽赌咒觉得爸爸不是亲爸爸,难过极了,最后还是给我把钱汇过来了。
有时候想想,我在批判别人的不懂事时,也在反思自己曾经也有过那种时刻,其实,以我现在的心态,我认为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身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执拗和渴望,如果当时父母能有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或者从小以正确的方式引导需求,就不会因为学校老师的话或者谁谁谁也买了,去随波逐流了。
4万对于家里没有经济收入,一屁股债,工作停工,还要维持一家生计的家庭来说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真不知道这个钱是做了水漂还是做了垫脚石,不操心这事了,反正没找我借,都说借急不借穷,但有时碍于亲人朋友面子,还真是想不开拒绝的口,比如我,明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在朋友张口借钱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借出去了,虽然不多,2000块2月底借的现在6月8好,还期遥遥,没有归还日期,总觉得问了朋友会心生嫌隙,真的很奇怪,被借钱的总是比借钱的底气低,我可能太穷了吧,我若富有,借你不还又如何?
哎,不说了,洗洗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