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与两位致力养生的老师见面,地点在市郊某养生品牌总部,离地铁站十几分钟车程。
去之前对这个品牌有些了解,其背后是财大气粗的集团,主打艾养生文化,产品系列很匠心。他们在贵州高原有大面积基地,传统耕种,从源头到成品一条龙。除了艾条、艾浴包等艾产品,还有艾草洗洁精、餐具净等周边系列。此外,他们有传统耕种的农场,出品大米、黄豆、面条等,种子选的老品种,滋味很足。亩产量约正常的十分之一,但他们是以正常的价格去和当地的农民签协议,一来一往,成本就高很多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艾茶。取高原基地的艾尖搭配红茶,口感醇和。原来已经有人把自己构思中的“艾茶”做出来了。
正好他们在做内部培训,没有到现场,但了解了一些方式。譬如,作息是晚上九点半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住宿的地方配有艾浴包、热水,鼓励早晚泡脚。下午学员互相艾灸。吃的食物也是农场直供。饮食、作息,加上艾能量,变化不少。
按理说,能这么去做产品的公司,其它方面应该也不错。然而一细聊,才知一些内幕,流程繁琐、外强中干,涉及隐私,不便细说。只能说看上去很美很强大的,内部不一定牢固。
附:
今天两大反思:
1.以他们的体验,“其实早睡早起,加上早晚泡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这两项对于都市生活中的人很难做到,包括我自己也没做到。当我们七点多吃完晚饭,他们准备回去睡觉时,美食城的大排档才摆好阵准备迎接一波又一波的食客,而往往凌晨才是高峰期。
2.另一方面,当认识的瑜伽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帮别人做康复时的发现,及对身体能量的觉知,底气很足。然而,当我被他们问及站桩最大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是否源于站桩时,自己却是犹豫的。
很大的原因,是自己回广州后进入了“冬天”,所呈现的状态与上次见面时变化不大,没有说服力。相对他们丰富的一线经验(有说有做出来)、自己对健康教育的理念没有落地(没做出来),不够自信。
离开惠州前,老师嘱咐过在实践中会经历无数次的考验,还是摔跤了。不过这几天与几拨人的会见,也帮助厘清了些思绪。无论怎样的风雨,有反应没反应,继续站便是。要想点亮别人,先点亮自己,活成自己所描述、向往的样子,做出来。
今晚,终于比平时早写了文章,正式从早些睡觉开始吧。晚安。
————
站桩第123天
桩法:正桩40分钟
息法:降阴0分钟
心法:点亮心灯,让每个生命自在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