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山体滑坡,景区不少地方砌了堡坎,观光步道上,便有了断断续续的石壁。石壁刚砌就时无疑是光秃秃的,随着岁月的侵蚀,渐渐生了青苔,产生了裂缝,且附着了少许泥土。
在景区行走,人们留意的是亭台,是雕塑,是景点,通常不会对堡坎发生兴趣。我也是在闲逛了好多天之后,才偶然注意到堡坎——亦即石壁上的风景的。
那是在一场雨后,路过堡坎时总觉得与平常有什么不同。便停步,俯下身子细看。一看之下,立即掏出手机,抵近,对准了石壁的局部。镜头里出现的是一株幼稚的小草,一个在雨后刚刚探出石缝的小生命。石壁显得苍老,小草是那样稚嫩。石壁不是植物生长的地方,是风把生命的种子胡乱撒到了石缝中,是雨滋润了石缝中少得可怜的泥土,于是那些卑微的草芥发芽了,长叶了,甚至开花了,开始孕育新的生命。我发现一株粗毛牛膝菊,斜斜地站在石壁上,以其纤细的茎,高傲地举起三朵白色的小花。
这里是百里杜鹃景区。很奇怪杜鹃这种植物的由来。这种或低矮、或高大的灌木何以起了个鸟儿的名字?李商隐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所托,到底是鸟儿还是花儿。进入景区,放眼望去,山上路旁,全是一丛丛、一簇簇出身高贵、且被古今诗人反复吟诵的杜鹃。就名字而言,杜鹃令人联想到人类的文人雅士,帝王将相,而粗毛牛膝菊则相当于草民中的狗剩,二蛋,大牛等等。我想不出一句与粗毛牛膝菊有瓜葛的诗,想不出一个曾经歌颂过粗毛牛膝菊的文人。那些著名作家和诗人要么没见过生长在石缝中的粗毛牛膝菊,要么见过却不曾留意,毕竟粗毛牛膝菊太矮小,所举起的花儿太袖珍。就景区的游客而言,他们是来看杜鹃的,没有必要在一堵石壁跟前浪费时间。
石壁上的“草民”当然不止是粗毛牛膝菊。
菁姑草,风轮菜,酢浆草,一年蓬,红菽草,序叶苎麻,老鹳草,鸭柘草,凹脉鼠尾草......林林总总,犹如百家姓。把一株株“杂草”拍下来,放大,便是一幅壁画。
草们生机勃勃。
草们风姿绰约。
草们含情脉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