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骂罗振宇和李笑来的人们

那些骂罗振宇和李笑来的人们

作者: 大卫_007er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9:56 被阅读0次

    最近,一直引领知识付费浪潮的罗胖罗振宇又中枪了。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迅速扩散,引发无数吃瓜群众围观。这个焦点事件也引发了很多人对“知识付费”、“知识变现”等热门话题的讨论,不少人在各大平台转载的文章和论坛下面跟帖,历数自己在哪个哪个平台“被骗了”多少多少钱,愤怒控诉罗胖和“得到”以及其它付费平台无良商家、骗钱骗时间,要向有关部门举报,等等等等。

    除了广大围观群众,还有各位知识大咖、微博微信大V等点评这件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不亦乐乎。其中最幽默最搞笑的一个说法,是《得到》平台的驻场大咖王煜全(著名科技领域风头,“得到”平台《前哨》及《全球创新260讲》主讲人)的点评:看来“得到”真的是一家对合作伙伴非常nice的一家公司,眼看着李笑来老师(“得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作家)在ICO泡沫破灭之后被网上一群暴民骂得狗血喷头,“得到”创始人罗胖勇敢站出来吸引火力,替李笑来挡枪……

    至于罗振宇本人,也在微信朋友圈和“得到”每周直播例会中调侃和点评了《罗振宇的骗局》风波。而刘润、吴军等“得到”专栏作家也在各种场合对此文的驳斥和蔑视。

    在网上一片热议争论之中,高潮来了:《罗振宇的骗局》传说中的作者拾遗在他自己的同名微信公众号中愤怒驳斥和澄清了他与本文的关系:这压根就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未经允许擅自篡改他《罗振宇永远不能告诉你的秘密》 一文而成的假冒文章,而且内容和观点跟他原文大相径庭,甚至是无中生有。拾遗这个“真李逵”还专门写了《《罗振宇的骗局》引发的血案》 (点击标题可以查看)一文来辟谣和驳斥;以下是原文部分摘录:

    今天之所以说这些话,

    一是对《罗振宇的骗局》一文进行解释和澄清,

    二是想借此警告那些抄袭、洗稿“拾遗”文章的人。

    前段时间,一个公众号抄袭了拾遗数篇文章,

    差不多90%的内容跟拾遗的原创文章一模一样。

    我去留言让他们删稿:

    “说不删稿,我们将采取诉讼。”

    这个公众号牛逼至极:

    “你们投诉好了,诉讼好了,就相当于为我们打广告。”

    见过不要脸的,

    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在这里,我想对那些抄袭者说一句:

    “我现在只是忙,暂且让你逍遥几日。

    等我空出手来,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


    写到这里,该发表笔者自己的观点了:这些骂罗振宇和李笑来的人们,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借助王阳明“心学”的观点,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意识到,一切的根源都是自我。如果这句话不好理解,那么我们试试来这样分析:

    “罗振宇们”做的是什么?提供知识产品和服务。那么,他们能不能、该不该保证这些知识和产品一定有效(尤其是像这些骂者抱怨的:对我没有效果,骗我的钱)?如果此刻正处于屏幕前的读者你觉得应该保证,那么请问:你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书,请问老师有没有保证过你上他的班一定能考90分以上、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知识是无形的产品,跟有形产品不一样,关键要看学习者自己是否真的把知识学到位、有没有消化吸收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学以致用,真正践行,效果要比光学不练好很多。

    甚至,即便是100%认真学习和吸收了,也100%照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更不确定能100%像知识传授者那样成功--当然,也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更加成功,但这里想强调的重点是,没有谁可以保证这个确定性、必然性。为什么?因为世界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昨天行之有效的知识和方法,今天可能有效也可能不灵,要看具体的场景。如果是数理化之类的基础课程,确定性比较大,十年前的知识到今天依然有用。但如果是经济管理类知识和经验,则难以保证必然重复有效。举例来说,假如你是马云亲儿子,他现在把数十年功力全部倾囊相授给你,并且无微不至地辅导你指点你,你觉得有把握能完全复制一个阿里巴巴商业帝国吗?用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的经典概括,这就是商业世界的“不连续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是有形产品,谁又能给每一个消费者保证必然效果呢?一个有钱人,买了一辆法拉利,就必然保证他能成为一个专业车手吗?一个病人,买了一台跟医院设备完全一样的设备回家用,就必然能实现跟医院一样的治疗效果吗?

    讲到这里,如果还是有些读者不理解不接受,那只能说他们跟那个幽默段子里说的学生一样了:“老师,您当年教给问问的知识我全都忘了/还给您了,您能把学费还给我吗?” ^_^

    用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话讲,这些人就是心理没长大的“巨婴”。


    那么,难道知识付费难道就是真的没有实际价值,完全是泡沫吗?当然不是。

    知识付费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借助最新科技手段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了知识的交付方式和消费模式。使得原本躲在藏书阁里,博物馆里,大学课堂里,EMBA沙龙里的知识,得以以一种平易近人、触手可及的方式,与最广大的普通人(消费者)见面。具体来说

    普通人可以以少量付费的方式,聆听到北京大学国发院薛兆丰教授原汁原味的经济学课,而不需要花几十万学费和3年时间去考试并攻读北大MBA传统课程

    普通人可以在坐车,排队, 做家务,甚至上洗手间的时候阅读优质的付费文章,或者聆听音频,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沐浴更衣,正襟危坐,在台灯下虔诚认真地打开厚厚的一本《曼昆经济学》,或者《西方艺术史》

    普通人可以在工作间隙,或者在无聊发呆等情况下,掏出手机花10分钟看一篇高质量的付费文章,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刷刷某宝某东,或者某信某博。反正这些零碎的时间就在那里,玩着也是过,看点知识也是一样过。

    在机场或者其它跟朋友在一起等候的场合,端着手机看付费内容,还不必担心像端着一本书看而被嘲笑装逼装勤奋。

    人生有很多不公平,包括出身,家庭条件,教育机会,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不公平,是机会的不公平。知识付费,就是弥补知识教育机会不公平的一道方剂,一块垫脚砖。它不保证药到病除,不保证马到成功,但至少它给了一个机会,一个容易获得的机会。

    类似的,那些骂李笑来忽悠他们的人,恐怕也难以理解普通人用常识就能分析透彻的事实

    花199买了《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之后大呼上当的人们,不知道这个专栏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直接把财富给他们--否则,买了之后不用做任何事就能致富,这个专栏才卖199元,也太便宜了吧?

    即便是99%情况下只教方法论(要求读者认真思考和践行)而不直接说财富在哪里, 这个专栏还是破了一个例:2017年1月2日的文章特别推荐了GAFATA股票组合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和推荐理由,而且在5月26日复盘并再次推荐。不论是1月2日之后还是5月26日之后,甚至再之后的7月乃至9月份,才出手购买这个股票组合(即,践行所学到的知识),到目前为止(2017年11月21日),都可以获得两位数的投资涨幅。这样的回报,是不是远超了专栏199人民币的价格?

    那些骂李笑来“没教会读者如何财富自由,倒是靠这个专栏的几千万收益才自己真正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是不会知道李笑来在开设专栏之前就已经公开宣布了,这个专栏的所有收益将在纳税之后全部捐献;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在开设这个专栏之前,李笑来6位数的比特币资产,已经使他成为了亿万富豪;即便没有比特币,他的各种主动和被动年收入也都是数千万的,并且已经多次把稿税等收入捐给北大等高校。借助目前流行的一句话,对于这些人来说,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那些骂李笑来“骗”他们买数字货币的人,无法区分“取缔ICO”、“取缔数字货币交易”和“取缔数字货币”这三个概念的核心区别,也不知道,李笑来不但从未鼓吹大家买数字货币、鼓吹大家参加ICO,反而是一再公开呼吁“不懂的东西不要碰”、“ 警惕山寨币 ”。此类证据非常多,比如他的公开微博和博客,比如2017年6月7日微信平台直播《区块链时代简明生存指南》--那可是在ICO泡沫破灭前3个月就公开呼吁大家警惕风险了。即便是ICO泡沫破灭之后,由于风险预防机制完善,李笑来自己参与的所有项目和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都迅速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按政府规定清偿了所有的代币,而很多山寨ICO项目则人去楼空,无法清偿。他自己重仓持有的优质资产比特币,还继续保持猛涨,目前已经涨过了¥54000/枚(截至2017年11月21日)。其实李笑来根本没有骗这些人,是他们自己主动被别人骗了,还以为是被李笑来骗的。

    打个比方说,你看到巴菲特在股市上赚了几百亿很羡慕,而此时有人在兜售“巴菲特绝招”或者是“巴菲特速成班”,于是你兴冲冲买了这些“绝招”或者报班学习,并且投了很多钱去炒股。结果一不小心遇到了股灾,血本无归。那么,你觉得你有理由骂巴菲特本尊吗?

    最后,很庆幸我没有一不小心成为这样的人。并且,我衷心希望这样的人趁早醒悟,越早越好。同学们,醒醒吧^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骂罗振宇和李笑来的人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w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