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原版小说看完了。后来,又趁着周末放假时间,在网上找来了《Harry Potter》第一部的电影,重温了一遍。
上一次看,似乎还是很久以前,好像是高考前的某一个暑假吧!那会,放暑假之前,我去市中心逛街时,在一家店偶然看到了《Harry Potter》的全套电影光碟,于是就买下来了。家里没有DVD播放机,还是跑去姑妈家看的。
之前,看书的时候,也是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电影里的情节,有的想不起来,有的仍然历历在目。看过一遍书后,再去看电影,感觉情节还是挺紧凑的。挺佩服制作方,将魔法世界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这部电影是2001年上映了,没想到转眼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即使现在重温依然觉得惊艳。
传递信件的猫头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砖头可以自动打开的对角巷、神奇的分院帽、悬浮的蜡烛、飘荡的幽灵、骑着扫把飞行、精彩紧张的魁地奇比赛、隐身衣、厄里斯魔镜等等,满满都是回忆,每一个都在触动我的神经。
以前看这部电影时,更多看的是那个神奇的魔法世界,里面充满着各种奇妙的幻想。如今再看,却发现里面蕴含着许多的深刻道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爱原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武器。
我们都知道哈利额头上有一道闪电疤痕。这个是在他一岁时,伏地魔企图杀害他时留下的。当时,伏地魔还杀害了哈利的爸爸妈妈。哈利的母亲莉莉·波特那会在牺牲前为小哈利施放了一个保护咒(爱的保护)。所以,伏地魔在对哈利施放索命咒(Avada Kedavra)时,导致咒语反弹,不仅救下了哈利,还让他自身受到了重创,失去了肉身。而哈利则因为额头受到伏地魔咒语的攻击,留下了一个闪电形状的疤痕。
影片的结尾,作为伏地魔临时性魂器的奇洛教授,也正是因为这个保护咒而不能触碰哈利,这也才救了哈利一命,而且他也因此被哈利反杀。
还有,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地下室里偶然发现了厄里斯多魔镜(Mirror of Erised)。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能反映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显示出人们想要的一切。
哈利没有见过父母,所以他站在镜子前时,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詹姆斯和莉莉微笑地站在自己身边。而长期活在其他优秀兄长光环下且常常倍感忽视的罗恩看到的是自己成为学生会男主席,并且手上握着魁地奇奖杯的辉煌场景。
有些幽默却又悲伤地是,罗恩兴奋地问哈利:“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 “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哈利黯然地说。这一下瞬间浇灭了罗恩的兴奋。
哈利在发现这面镜子后,仍然违反学校规定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去看它,沉迷于与父母的相逢之中。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尽管这种关爱只是体现在父母对他的微笑和轻抚中,但他仍然贪恋这片刻的温暖。
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却无法不为之沉醉。自小寄养在姨妈家的他,不仅没受过一丝关爱,还饱受着非人的待遇。他实在是太想念自己的父母了!
阿不思·邓不利多校长突然出现了,有点意外,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对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来说,它只是一面普通镜子,也就是说,他在镜子中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他还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日,为他们所看见的东西而痴迷,甚至因此而发疯,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是否可能实现。”
虽然镜子中的景象美好而令人向往,但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智和清醒,不要活在虚幻的梦想中,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要让自己幸福,我们能依赖的只能是镜子外的那个自己。
说实话,如果真有这样一面镜子,我也想看看,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感觉,自己似乎想要的太多了,却有些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也很清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必须要有一定的取舍,有个先来后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