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夏人文始祖伏羲、黄帝重被记起,当中华圣贤先哲老子、孔子重被认识……敬仰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重被理解,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重被思考,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被践行,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重被感悟,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被领会……一字一莲花,随意采撷一朵,便觉动人心旌,灵魂备受滋养。
我们经常脱口而出的:讲道理,够义气,懂礼貌,献爱心,诚实信用,道德高尚,…这些被熟知的内容,具体的应用,何尝不是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我们从根吸收的养分,流淌在血液里,深入到骨髓里,焕发着生命力。这些内容的根本是“道”和“德”。
道德对宇宙万物和我们人类而言,就如同鱼与水之间的关系,鱼在水中而不知德对宇宙万物和我们人类而言,就如同鱼与水之间的关系,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人在天地间享受着道德能量的养育,却不识道德为何物,不懂得人之所以能生存在世间,一刻也离不开道德的慈爱。
道如父,高明伟岸,蕴藏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力量;德如母,博爱谦逊,迸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作为灵魂的父母和根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守护好。
穷则独善其身,修“道”就是善待生活。穷困时不失去仁义,修身养性,做好自己。与经典对话。《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庄子》、《四书五经》……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广博,从先贤那里汲取经久不衰的传世智慧。通过博览群书,去伪存真,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了知真正的“道”。同时还要与智者为伍。贤良之人的言行举止,体道合真,耳濡目染,熏习影响,提升境界,更好的践行道义。
达则兼济天下,行“德”就是升华生命。贤达时不失去道德,积德行善,为民请命。无时无刻,顺应自然,将生发的智慧外化成德行。像阳光普照万物,像水流滋养大地,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如此,致虚极,守静笃,回归自性本真,做一个幸福的人。
清泉汩汩流淌,因有源头活水。做一条澄澈欢快的小溪,做一片熠熠生辉的叶子,做一个德行兼备的好人。知行合一,守护一颗真心,让灵魂生香,与天地共舞。 吾日三省吾身。
此刻,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