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说简单也不简单。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未来想做自由撰稿人,那现在就需要以撰稿人的身份要求自己,比如撰稿人每天应该做什么?那自己是不是也要这么做呢?
其实这个撰稿人的身份就是另一个自己,当然我们还有好几个自己,比如父亲,儿子,丈夫等等。
每一个自己下,做的事情不一样,责任也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关注的是什么,然后不断思考,不断反思,就有可能慢慢找到自己。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点,我真正学习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还是一个系统,是不是有点懵?怎么自己还能是一个系统呢?
帅老师提到,你自己的系统,就是你的脑袋,跟你的心,跟你的身体,跟外界的事物的互相关系。组成部分有脑,心,身,事物。
脑很好理解,我觉得就是理性这部分,心呢,其实就是感性的那部分,身体呢就是行动力,事物可能就是外在的本身。
我们大多数人,只认识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认识自己,都只通过系统中的一部分。其实,认识自己的系统,实质上是给认知自己多一个维度。
就比如书里面举的例子,我们找另一半,可能最开始我们会用脑来分析,比如TA工资多少啊,社会地位怎么样啊,对TA的家人好不好啊等等,但这样不一定能找到真爱,如果我们加一个维度,比如察觉内心噗通噗通跳不?或者身体有没有诚实的反馈,比如想靠近,还是想远离?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判断是不是真爱。
其实今天读的这一节,不是很好理解,我差不多读了两遍,去理解小帅老师讲的。而且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干货特别多,所以就需要自己去筛选,对自己目前有用的知识点,然后一点点学,一点点践行。
那么我在思考,在读书,或者写作的过程中能不能也用到自己的系统呢?
可能最开始读的时候 只是身体在读,纯本能,后来读的时候加上了脑,运用了思考。但这里心也同样重要,就是自己看到某一个知识点,有没有心跳的感觉,如果有的话,那这个一定对自己的出动很大。至于事物呢,我的理解是看书,不能只看书上面的东西,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试图用书上的知识去解答,这也是一个过程。
我想通过这几个点把一本书读下来,一定可以把认知上升几个维度的,也能够读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思考真的很重要,用心思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希望自己再读几遍这一节,让自己的理解更充分,也能够体会的更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