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诊断测试题

诊断测试题

作者: 静思Q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17:57 被阅读0次
诊断测试题

[答案解析] 阳明潮热属于问诊中问寒热的内容,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下午3-5时(即申时),按24小时制计算,也就是15-17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 C对)。其余11-13时、13-15时、17-19时、19-21均无特殊性(ABDE错)。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除此之外,潮热还有阴虚潮热、湿温潮热、身热夜甚等。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即阴虚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由于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盛而生内热,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常是温病热人营分,耗伤营阴的表现。湿温潮热具有身热不扬的特点,为湿热困于脾胃,热被湿郁,多见于湿温病。注意:考生作答时容易混淆记忆时间13-15时与15-17时,可采取下午3-5时特点,运用记忆3×5=15即可牢记。

诊断测试题 [答案解析] 此种病机题应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嗜睡指病人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亦称多寐、多眠睡。嗜睡多因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 BC对)。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院痞,肢体困重者,多是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饭后困倦嗜睡,纳呆腹胀,少气懒言者,多因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引起。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易睡,肢冷脉微者,多因心肾阳虚,神失温养所致。大病之后,神疲嗜睡,乃正气未复的表现。嗜睡伴轻度意识障碍,叫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多因邪闭心神所致。其病邪以热邪、痰热、湿浊为多见。此种嗜睡常是昏睡、昏迷的前期表现。邪闭心神的嗜睡,伴有轻度意识障碍,而上述各种嗜睡尽管睡意很浓,但神志正常。嗜睡与昏睡、昏迷不同,后者难以呼醒,强行唤醒而仍神志模糊,甚至呼之不醒。痰火扰神属于不寐(失眠)的证型,失眠指病人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又称为不寐或不得眠。失眠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人阴,神不守舍所致。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所致者,其证属虚。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院所致者,其证属实(A错)。心肾不交病机为肾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君主之官,主藏神,肾为生之本,主蛰守位,心肾本应君相安位,水火既济,肾阴不养,心火妄动,扰乱心神,多表现为失眠(D错)。 诊断测试题 [答案解析]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致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 E对)。肝气上逆以头痛、眩晕、昏厥、呕血或咯血等为主症,而两目干涩,甚则夜盲由肝血不足,目失濡养所致,与肝气上逆无关(A错)。肝火上炎,循经上攻头目,气血壅滞脉络,故引起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等症状(B错)。肝阳上亢是指肝阳亢于上,肝肾阴亏与下。肝阳升发太过,气血上冲,血络充盈,则面红目赤,眩晕耳鸣。而两目干涩,甚则夜盲是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引起的症状(C错)。肝风上扰经常出现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等症状,而夜盲多因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D错)。 诊断测试题 [答案解析] 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是湿温潮热的特点,因湿温热伏,故身热不扬,午后机体阳气渐衰,抗病能力减弱,故午后热甚( B对)。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劳热,属阴虚证(A错)。阴虚内热其特点是午后或夜间低热,骨蒸劳热。由于阴液亏虚,不能制阳,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故午后或夜间低热。而身热不扬是由湿温热伏引起(C错)。阳明潮热又称日晡潮热,即下午3~5时(申时)热势较高(D错)。气虚发热可见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疲乏、少气、自汗等症者,而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是由湿温热伏,午后机体阳气渐衰,抗病能力减弱所引起的(E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诊断测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y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