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火光中寄此身,几何光阴?蜗牛角上争何事?许大世界。
你见过石头相撞的火花吗?那是很短的一瞬间。我们一般认为的蜗牛,个头是那么小,而它们的触角就更小了。像蜗牛触角那样大的世界。
心心念念在石火光中,明明灭灭;兢兢业业在蜗牛角上,起起伏伏。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以上这两句话出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我按照这种想法来说,不单从字面上看“少年”指年青人,还要从原文中的话去加以深入,比如加上这句──“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
不单国家如此,人也是如此。心若年少,则人亦年少。
换句话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语)。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的英语原文为: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来自美国作家Jack Kerouac的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的结尾,原文为:But Japhy you and me forever know,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梁永安的译本译成:“不过,贾菲,我们知道,我们俩是永永远远不变的——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
“O ever”,国外语言论坛解释为O ever= Ah always,属于比较诗意的说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在路上》出版之后一年,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以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向中国唐代诗人寒山致敬,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寒山子。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花一叶,一菜一蔬,一人一事,皆有乾坤。练达的作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却不执着意义,好像云中的雨,街边的茶,洗尽戾气与火气,随物赋形,潺潺而发。
“非期然后果”:不符合期待的后果。你做了一件事,预期一个后果,但是往往会出现很多你预期之外的东西,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说,别老在那儿琢磨了,先干起来,干起来,就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了。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构想、计划的时候,只能预计那些符合期待的后果,就是期然后果。只有开始行动了,才会出现非期然后果。
但是在人类社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协作网络中。你的任何一个行动,都会触发这个网络其他人的行动,他们的行动是不可预测的,而且会反过来影响你的行动。这个网络越大,越复杂,非期然后果就越严重。
石英水晶可以说是种六面形的角柱体──只要我们看到的理想上的水晶,这种论述当然非常正确。但在自然界中,虽然所有的水晶确实都是六角形,却不可能看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晶。
期待难有定准|待他年少而立,将要远行
(注:以下取自《庄子•外物》,并录史料,仅供见闻博识。再注:原来龙应台是女性。再再注:仅供见闻博识。)
龙逢:夏桀贤臣,姓关,字龙逢,因多次直谏而被斩首。
比干:商纣庶叔,因忠谏被剖心。
箕子:商纣庶叔,因忠谏不从而佯狂,但终不免于杀戮。
恶来:商纣佞臣,最终与纣王一同被杀。
苌宏:周灵王(或说周敬王)贤臣,因遭受谗言而被放逐。归蜀后,自恨怀忠招祸,乃刳肠而死。蜀人感其精诚,遂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孝己:殷高宗之子,遭后母虐待,忧苦而死。
曾参:孔子弟子,字子舆。他为父亲在瓜地除草,误断瓜根,其父大杖责打以致他几乎死去。
龙应台《目送》中说的话,让我了解到,爱不是一味握紧: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