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将军,无数人脑海里第一个印象,恐怕就是横刀阵前、万军簇拥、金戈铁马、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
其实,历史上的名将们,他们的形象更可能是这样的:在昏暗的帐篷里,对着舆图苦着个脸。粮食还够吃几天?明天会不会下雨?开会的时候谁谁脸色不对,还能让他上阵吗?这些看上去非常琐碎的破事,都属于兵法上常说的“庙算”。一个军事工作者,到了将军这个级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思考,也就是所谓的人形计算机。
古往今来,担任过将军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能被后人顶礼膜拜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名将呢?那是因为这条路,实在不好走呀!除了那种生下来就是将军的天才,大部分还是从最基层干起来的。
假如你是汉朝关东地区一个普通的农家小伙,今年满 20 岁了。汉朝实行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按照法律规定,你必须服兵役了。首先你要到所在的郡县接受一年的军事训练,根据地域不同分配到不同的部队。如果你在平原地区,那大概率要当个步兵,这个叫正卒。
正卒期满之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一年的戍卒。具体是到京城长安还是到边疆,看个人在部队的表现情况和当年的朝廷需求而定。边疆就比较苦了,但是朝廷也比较重视,有随军大夫,吃的饭,穿的衣服、鞋袜也都由朝廷供应。除了要巡逻,要种粮种菜,还得识字,学习文化知识,背诵规章制度。如果熬得住,一年之后大概率就能安全回家。剩下的就是每年一个月的地方徭役,直到56岁。
突然某一天,战争说来就来了,朝廷要把所有的预备役都武装起来。
一场战斗过后,你被第一次热血浇头的体验刺激得喘不过气来,但还是要扛起你的长戟,跟上部队的行进步伐。恐惧,就是小兵阶段的你首先需要克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