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599/5f6a933b9dd96579.jpg)
打小住在北京,我家就在宣南。
“宣南”就是宣武门南边那一片儿,大致是宣武区的地界儿。
老北京城区原先有四个:崇文、宣武、东城、西城。五年前撤掉俩~~崇文、宣武,分別合并到了东城、西城。此等大事,听说请示过国务院,没听说征求姆们老北京的意见。
五十年前,宣武门拆了,如今宣武区也没了,再往后,小辈人更不知道宣南是哪儿了。
其实宣南是个非正式的地名,但宣南文化可是悠悠三千年的历史大观。好在有个“宣南文化博物馆”,可供世人瞻仰。
宣武门往西一里多地儿有条长椿街,长椿街上有座长椿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92年),是皇太后下令敕建,神宗赐额“长椿”,祝福母后健康长寿。时为“京师首刹”,清中叶衰败,2002年得以重修,复见庄严。2005年辟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成了凭吊老北京的一个去处,且免费参观不收半文。博物馆设有“悠悠宣南”、“宣南士乡”、 “梨园胜景”、“城南乐园”、“百年兴商”等8个展厅,若想细细看完,怎么着也得小半天。
建议朋友们领上孩子都去看看。总说文化自信,这自信怎么来,要靠学习!
外地人一提北京,少不了故宫、颐和园,老北京们心中却是天桥、大栅栏;外地人仰望的似乎是宫廷王府,老北京们津津乐道的却是胡同四合院。这种差异,其实反映了北京文化的层次分野。
我想说明的是,宣南文化与那些皇亲国戚、宫廷秘史没有半毛关系,抑或说宣南的平民文化与宫廷的皇家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两个构成,一支各表,意趣相异。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599/4c5083f97a02dff2.jpg)
如果细分,宣南文化又包括以琉璃厂为代表的士人文化、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大栅栏街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天桥撂摊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不一而足、丰富多彩,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
清初实行“满汉分居”、“旗民分治”,内城成了皇室贵族、八旗官兵的私家地,汉官商民等尽徙外城(主要是南城),皇家文化与市民文化竟至有了地理上的分界。后者便在宣南日渐蔚然。大栅栏和天桥变成“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繁华去处。马聚源、瑞蚨祥、内联升,南北商号、八方云集;戏院、梨园、剧社酒旗戏鼓、喧闹非凡;还有烟花柳巷,八大胡同,投怀送抱、灯红酒绿;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各色玩艺皆云集于此,争奇斗艳。市井之地亦有名人出没,梅兰芳、顾炎武、王渔阳、纪晓岚、尚小云、林徽因等故居皆隐于朝市。
宣南也是各类会馆(同乡会)云集的地方,小小的区域竟有300多座会馆林立,一条窄窄的胡同往往坐落着十几座会馆。会馆成为士人理想的公共空间,成为文化复兴的大本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宣南的会馆,抒写出百日维新这一悲壮的篇章。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曾五次密谈于湖广会馆,建立了国民党。还有,周树人曾蜗居绍兴会馆,以笔名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国人始知鲁迅……
再说琉璃厂,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修的《四库全书》,就以琉璃厂书肆为中心交换书籍资料。一时间全国书商云集,文人皆以逛琉璃厂为时尚。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戴月轩的湖笔、胡开文的徽墨至今仍驰名四方。
宣南乃弹丸之地,却汇集、交流,融合、传播着全国不同地域的文化。 “小地域,大文化”,实乃世间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
走出常椿寺回首望去,看到的仿佛是一个逝去的时代。老北京们说,现如今是不要“文武”只要“东西”。这是老北京们的幽默,更是他们独有的尖刻!
老北京是个很讲究的地方,讲究了几千年的文武精神,竟一下子被“东西”取而代之了。悲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599/b2fe48e09d961289.jpg)
201504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