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突然拿起三毛的万水千山,已记不起什么内容,再看时,发现心境竟是如此暗淡荒凉。这本书写于荷兰去世后,1981年,三毛走旅中美洲的所见所闻所感。
从开篇的墨西哥大蜥蜴之夜,记忆最深刻莫过于在约根家里派对描写的,把人的欲望,空虚,无奈,狂烈,写得邪气又美丽,像墨西哥特有的大蜥蜴,咄咄的吹吐着腥浓的喘息。
再到第二篇,街头巷尾。文中提及了墨西哥当地特有的生活习惯,人文差异,民族特色,历史渊源,其中自杀神在三毛的笔里留下了看似有意无意的痕迹,最后,描写她在教堂看到的一幕,用血肉之躯祈求圣母玛利亚的民众,三毛提及愿圣母归还失去的那一半,愿意终生跪地直到化成石像,最后泣不成声跑出去质问苍天。一语才惊觉明了为何,此时她的文笔多了几分苍凉郁黯。
晚上忍不住想了解她的此次治愈寻找似的旅行生涯。又看了第三篇,宏都拉斯纪行。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舟车劳顿,贫苦艰难的环境,虚弱支透的体力,还有一张张善良害羞而无助的微笑面孔,一双双祈求渴望着“青鸟”一样的眼神,在这个国度,毫不吝啬的把它的哀愁传染到了笔中,在冗乱嘈杂的海边,她看见荷西从海里升起,她奔向海里紧握双手,梦醒来,手掌还留有余温湿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