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从来就不讲“理”,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有爱的能力的人在爱情里是不讲“理”的,而是要讲“情”、讲“爱”。
心理学认为人做事情都是有动机的,但归根结底人类做的事情只有两类:愉快的事和正确的事。
所有人类做的事情都在这个范围内,不是愉快的事,就是正确的事,或是既正确又愉快的事。
比如:
晚上想去唱歌,是愉快的事情,唱了心情会好!
上班打卡,是正确的事情,不做是错的,会受到单位的处罚。
愉快的事受本我支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核心是满足个人当前的需要,受潜意识里的本能驱动。
正确的事受超我支配。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是经由父母和社会的惩罚和奖励,逐渐发展出超我的。
超我是社会化的结果,合并了社会的价值观和标准,具体表现为是非对错等,我们常常会用“应该”来表达这些。
这些标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在满足自己时不要伤害他人,人类社会才得以有序发展。
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做愉快的事情,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而被过于严格的标准、规则约束,那他就会觉得家里不舒服。在没有伤害人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过多地用“理、标准、规则、应该”去要求爱人,爱人就会不舒服。
家是承载爱情的地方,成家是为了更加幸福,如果家里有太多的正确、标准,会让人不快乐、让人压抑。那些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别人是否愉快!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确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一个人很想跟另一个人在一起,一定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跟他在一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过多讲理、讲对错的人,总要求爱人“做正确的事”,给爱人太少做“愉快的事”的空间,爱人就可能不喜欢跟他在一起。
社会已经给了人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太多压力了。所以,在家里,这个承载爱情的地方,还是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
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能开心快乐、轻松自在,而不是压抑和痛苦。也给爱人做“愉快的事”更多的空间,幸福就一定属于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