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变成我每天的日常行为,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我又从中收获了什么?有必要进行一次复盘。
减少生活的琐碎羁绊,也减少了娱乐消遣后,我重拾写文的兴趣。凭借最本能的表达欲望,开始写感受写生活写思考的点滴。也凭着这点热情,加入无戒学堂,开始日更写作。
日更的过程像是登山,最初一周如在山脚下快步行走,山脚开阔,自由自在,顺畅的走完,没有心理负担,怀着热情浑身充满活力。
第一周写完,第二周开始如同爬向山腰,山路陡峭起来,前面有人,后面也有人,有的爬得飞快,有的早已爬出了我的视线,受到干扰,但心中仍然保持冲劲。
第三周体力有些下降,快要到山腰,前进的速度放缓,身体有些倦怠,灵感有些游走,靠着坚持的信念,调整心态继续前进。
第四周,终于到了山腰,山腰的路是平整的栈道,完成前21天的写作,这第四周已经放平心态,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欣赏栈道的风景。
日更一个月,虽然未到山顶,但开到山腰,回头望一望一路的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我没有过分纠结于自己写作的题材,凭着自己的游玩经历,写了一段自然风光的题材。像是圆了年少时对美丽意象追求的梦。一些深埋在心底的情感也和自然之美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丰富了我与自然的联系。
自然风题材是生活的一首小诗,充满乐趣,调节着生活的烦闷,我想自己会保留这种题材,偶尔探索更美的意象。
写的更多的题材还是源于生活本身。埋藏在心底的情感,曾经无处安放的情亲、友情、爱情,都在写作时一点点回顾,一点点提取,最后升华成最真切的感情。安放在文章中,也安放在自己的心底。
日更一个月,虽然未到山顶,但坚持着来到山腰,除了收获的是这一路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坚持下来,形成了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继续前行有了足够的势能,慢慢的不需要意志力的加持,变成一个自然的行为。
走完这段登山的旅程,接下来要做的是继续探索写作的道路。聚焦在一个领域写作,深耕细作,写出更有深度的文字和观点,这是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写作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写作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坚持一个月写作,我收获了什么写作就像一颗树的生长,需要土壤和养分。简书和训练营就是写作的土壤,阅读是写作的养分,有了土壤和养分,树木就具备了生长的前提条件。
现在成长的小树生根发芽了,再想枝繁叶茂,还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先行者的教导和经验是指引写作能力提升的阳光,有了阳光就有了向上生长的方向。同行着的鼓励就是来自外界的雨露,让自己更加自信和坚定。
想长成参天大树,除了外界的良好环境,还需要自身积极的努力,像是光合作用,要不断把外界的养分和对生活的观察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思考就是这个光合作用,是树木成长的转化器。
不断思考,让枝叶更加茂盛,方能长成风雨不动的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