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he root of Executive force

The root of Executive force

作者: 读书_博弈_丰富 | 来源:发表于2022-09-11 04:03 被阅读0次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我们都格外擅长把没必要的事儿做到底……

    现在 90% 以上的人每天手机不离手,一分钟之内就可能打开手机好几遍,其实也没干什么,但就是手里没有手机,心里就空荡荡的…… 有必要吗?事实上没必要,但,那又怎样呢?自从手机有了大屏幕,变成了所谓的“智能手机”之后,人们丢手机的概率都大幅度降低了 —— 因为手机已经彻底成了每个人的身体的一部分……

    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还为此画了一个图,一个骑手,驾驭着一辆由一黑一白两匹带着翅膀的马拉着的战车。黑色的马代表欲望灵魂,白色的马代表意志灵魂,而那个骑手,代表理性灵魂,他要驾驭着这两匹神驹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次“突然之间大脑一片空白”…… 你知道那时候你的体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大抵上是这样的:

    我们的脑细胞活跃是需要大量能量的,比如氧分,比如血糖……

    我们的心脏位置决定了大脑所需要的能量,最先输送到最内层的大脑,即,鳄鱼大脑,然后才能到猴子大脑,最后才能抵达人类大脑,即,前脑额叶区域……

    当我们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内两层的脑细胞最先活跃起来,用掉了大量的能量,因此最外层处理理性的大脑区域完全没有能量供给,于是,只能“暂时休眠”…...

    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所谓更为理性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前脑额叶区域相对更为发达。

    苏格拉底、斐德罗、柏拉图那帮人的直觉是很惊人地准确的。那个黑马,对应着“鳄鱼大脑”(直觉),那个白马多少有点不那么准确地对应着那个“猴子大脑”(情绪),而那个骑手(理智),则好像很清楚地对应着那个“人类大脑”(理智/元认知)

    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战车是这样的:

    黑马很强大(直觉)

    白马次之(情绪)

    那骑手还只不过是个娃娃……(理智/元认知)

    我们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了:

    想尽一切办法改进战车的性能!

    想办法让骑手尽快成长;

    想办法让白马和黑马一样强大;

    让他们三个配合得很好……

    必须接受这个事实:黑马、白马、骑手,最终谁都干不掉谁。并且,你想想啊,黑马被干掉了、白马被干掉了,那骑手驾驭谁去啊?战车还能跑吗?

    情绪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觉是情绪的快捷方式

    直觉(黑马)的反应比情绪(白马)更快一些,情绪的反应比理智(骑手)更快一些,这是生理结构构成的,因为黑马离心脏最近,所以最先获得血液供给,最先获得各种养分,然后是白马,然后是骑手…… 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唤醒骑手(理智/元认知)都很难,让他成长更难的原因。

    过去的你,误以为金钱最重要,而不知道注意力的宝贵,于是,你整天浪费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自知,在那三个大坑里幸福地活着…… 对,那时候的你,看个热闹,随大流,操别人的心,并且,你还不知道自己在坑里,于是常常情绪不错,只是偶尔元认知在审视自己现状之时,有点难过而已……

    后来你的元认知升级了,建立了新的价值观,知道了“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你从那三个坑里出来了…… 你发现没有,你关掉了朋友圈,不再关心所谓的热点,不再乱好为人师,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更合适的地方去,比如自己的成长,你的情绪开始反过来了(在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里么!)—— 有人跟你讨论热点,你开始觉得无聊,有人随大流,你却一点都不浮躁,有人操碎了别人的心,你觉得那很可笑……

    写作是反复思考,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影响力被内化,并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内化。

    没有产出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这就是为什么过往的教育总是失败的根本原因。自我教育失败的原因还是一样的,你不生产,你就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能识字,能看书,却什么都做不出来,有比这样更废物的吗?

    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间的联结不够强乃至于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联结的状态……

    绝不与他人公开争吵。

    每当你面对非议或者不合理的指责想要发火的时候,可以启动一个弹窗系统,问自己几个问题:发脾气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吗?我真的有必要为了这件事消耗我的注意力吗?同样的时间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几个问题问下来之后,还能发脾气的概率几乎为零。这样的练习做得久了以后,就会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以至于我后来发脾气的次数大大减少,很多人都说我脾气特别好,而我自己知道这期间经历过多少的练习

    学识决定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虽然有天生的因素,但是更多还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塑造的。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品质,其实无一例外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慢慢养成。比如你真的想明白了发脾气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你就会越来越珍惜自己的注意力,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再比如,你真的给一件事情赋予重大意义,你就不会再担心自己无法坚持下去了

    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

    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很难做出准确的估计。

    作为执行力方面的新手,适当降低一些对自己的要求,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任务难度,以及如何合理规避突发事件的影响上,或许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比如“每天10点准时睡觉”的执行难度,就要比“每天11点之前睡觉”要大得多;再比如“每天读3页书”,就比“每天看300页”要合理很多

    是执行力强的表现:只做最重要并且正确的事情。 

    我经常说做正确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得多。而一个人的执行力,其实就体现在他每天做了哪些正确的事情上。正确的事情有可能很复杂,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那把刀:问问自己“什么更重要”?然后每天哪怕只做五分钟,也要把时间用在这上面

    很多道理,讲一遍是没有用的。

    你要讲很多遍,并且陪着大家实践几次,才有可能让他们真正掌握。

    我们总是在小事上过于计较,而在大事上又显得格外宽容

    我们的注意力总量是有限的,消耗在琐事上的注意力越多,用在正事上的精力就越少。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在琐事上投入的时间越多,相当于在这方面的练习次数增多,自然这部分的能力就会提升,与之相对的就是在大事上的判断力会减弱

    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因为听过的道理永远是别人的,没有实践过,就不会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每一次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辛勤的努力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作家,他写过一本名叫《决断两秒间》的书,讲的就是那些专业人士如何通过“直觉”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一个简单的念头,最终可能会导致行为上巨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来控制自己的大脑。明明你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你却觉得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那一刻只能用“重生”来形容。

    清楚认知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

    阿波罗神庙上刻着三句箴言,其中就有一句是“认识你自己”。说明从古至今,能够熟悉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处境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能够做到这一点,或者尽力接近这个目标的人,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骄傲自大,能够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最终让自己过得幸福

    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即便我们能保证“我不犯人”,你也很难保证“人不犯我”。开车的时候被别人别一下,去吃饭的时候遭到恶劣的对待,这种事情估计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件事是不是一件坏事呢?绝对是,但是它值不值得你为此生气,甚至花时间“讨个公道”呢?我觉得要看你的情绪和时间值多少钱了

    对于一个“情绪成本”很贵的人来说,这么点小事完全犯不上生气,自己一天的好心情多珍贵,怎么可以这么廉价地就交换出去呢?对于时间成本很贵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跟一个开车不守规矩的人理论,有这个工夫可能都已经把车开到家,开始做正事了。

    所以这样的比较做多了之后,想要脾气不好都困难,毕竟自己的各项成本这么贵,怎么舍得轻易和别人交换呢?

    能够区分“我在生气”和“我知道自己在生气”是非常大的进步,这说明你已经在理性和情绪之间竖起了一道玻璃门,虽然情绪的那一侧波涛汹涌,你也知道那一侧的情况,但是理智的这一侧却风平浪静,你继续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没有这一道屏障,肆意地让情绪干扰我们的理智,最终不光情绪得不到控制,该做的事情也可能因为“没心情”而最终得不到完成。

    这种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感觉非常好,一旦你做过一次自己情绪的主人,你就会发现自己过去浪费了多少时间在不必要的情绪消耗上了。

    lx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he root of Executive forc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g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