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一直不衰,这不仅是因为韩剧,还有韩国的美妆,饮食。
韩剧我只看热闹,美妆我不太感兴趣,虽然我觉得懂得化妆美容的人画的妆真的很美,但我不想在这方面下工夫。每天我只是涂涂润肤膏,抹个防晒霜就够了,如果高兴再抹点口红,不过不到半日口红就没了。相对来说,我更感兴趣的是吃的环境与氛围。所以到韩国后我关注的焦点主要放在了餐馆上。
韩国的餐馆在我看来有这样几个特点:店面不大,人员不多,品种单一,经营规模不大,中午快餐营业,晚上正餐营业。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中餐饮食体现的是多元性。幅员辽阔的疆土,也把它的饮食分成了八大菜系。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真是让坐在电视机前的人垂涎欲滴。这也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我教过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当中,最先了解的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而且,在他们的学习中也体现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连造句都是拿中国菜举例子。如中餐很好吃,就是太腻了。中国菜好吃是好吃,就是油太多了。我喜欢吃中国菜,中国菜非常不错。中国菜有的很辣,但是很好吃。中国菜我吃了很多,最喜欢吃四川菜。哈哈,张口闭口连造句都离不开中国菜,估计做梦都会梦到吃中国菜吧。
到韩国去的人,就像到中国来的人一样,会关注吃的什么,吃得怎么样。我觉得韩餐真的没什么可吃的,也许是家常的那些都会做的原因吧。去韩餐馆,要么是烤肉,要么还是烤肉,再加点酱汤,泡菜饼之类。但是,我比较喜欢的是韩餐馆的氛围。在北京的韩餐馆,经营者大都是经营多种菜品,就是一个韩餐馆里囊括了韩国人喜欢的大部分料理。可是,如果你到韩国的话,就会发现,各家餐馆的店面都不大,经营的品种也很单一,比如面馆就是面馆,炸鸡就是炸鸡,烤肉就是烤肉,你想吃别的,只有到另家餐馆吃。一般的餐馆经营的规模也不大,小到三四桌子的有,再大一点的七八张。十张桌子算大的了,这种经营我把它看作是小吃似的方式。而且这种经营模式决定了人员配置,有的餐馆后厨只有一人,前台一人;有的后厨两人到三人,超不过四人。忙的时候也是真的忙。去餐馆吃饭,要有耐心,要等候,有时会等上三四十分钟。而且,我发现,急性子的韩国人,在吃饭等餐上却一点也不急。我住的公州,餐馆还有个特点,这些炸鸡店,烤肉店,酱猪蹄店大部分是从晚上开始营业的直到后半夜一两点。我们的惯常思维是晚上吃的清淡,中午吃些油腻的大餐,这在韩国的餐馆是行不通的,中午想吃只能忍到晚上。而中午营业的是为数不多的快餐类的面馆,紫菜卷,批萨等。
中国人对韩餐的热衷,大概是2003年开始的。那一年,北京有了SAS,弄得人人心慌,大街小巷人际稀少,公交车车载空空。出城的出不去,进城的不敢进。同时,世界上邻国发生SAS的也有,唯独没有韩国。所以就有人说,是韩国人吃泡菜吃的,由此,各媒体又陆续报道韩国泡菜如何如何好,这样泡菜文化就传遍了北京各个角落。尤其是望京一带的中国人,更是借着韩国人在望京居住的多的便利,连不吃或不知泡菜为何物的都会从海淀,西城来找泡菜吃。吃泡菜,必然吃韩餐,韩国人也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的传统饮食。就这样,韩国的饮食变得家喻户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