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园来玩,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因为动物距孩子们无论从空间还是心理上都很近,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非常天真可爱。走在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对她妈妈说:我还好想再去喂长颈鹿呀!妈妈说:不能再去喂了。孩子虽没有再坚持,但心里一定会有稍稍的不爽。我的感觉是,从孩子说话的语气态度上并没有认真,因为喜欢而说说而已,如果孩子当真要去就不会这样说了,她可能直接要去,缠着妈妈,哭闹生气等等方式,但妈妈却当真了,直接把孩子的兴致消灭,堵死了孩子的愉悦心情,本来一个轻松快乐的聊天话题就这样结束了。试想如果这时妈妈能看到孩子的快乐情绪,顺着孩子的情绪交流,比如说:是不是今天喂长颈鹿很快乐呀?为什么感到快乐?长颈鹿有什么好玩呀?……也许会聊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来,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还发愁她不好好学习吗?
有时家长给孩子开玩笑,孩子也会当真,记得有一次,前面走了一对父女,女儿因为没听爸爸的话,爸爸对女儿说要把她的滑板车送给别人,女儿当真了,心里非常恐慌,一个劲对爸爸说,不要送,急得都快哭了。
似乎可以看出,父母总是企图控制孩子,要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各种威胁利诱手段,有时是因为无聊而逗孩子,有时会很认真,达到目的为主。在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是父母赢了,孩子输了,大家浑然不觉不对,就这样一方面塑造了孩子服从压抑自己感受的性格,一方面埋下青春期叛逆的种子,当孩子长大后控制不住时,认为是孩子有了问题,看看周围,需要学习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人人需要学点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