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巨婴国》——武志红

《巨婴国》——武志红

作者: 袁鹏_ee05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17:29 被阅读51次

在中国,有一个很主流的人群,称之为“中国好人”。他们的特点是: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麻木;理性或发达,但感性不发达;他们的好,像绵羊,而缺乏力量;他们没有欲求,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摘录《巨婴国》

好人的世界没有自己

太过自我,最终会变得越来越自私、狭隘,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忽略了和身边人的关系,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成为孤独城堡的主人,因不在意周围的人而被周围的所抛弃;而失去自我,就像失去了锚的船,断了线的风筝,少了属于自己中心的那根轴,随外界飘荡,居无定所,他们有的时候太关注周围的环境,太过于考虑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继而忽略了自我,这阻碍我们打开自己的世界,周围的人无法和你建立联系。

为了名分而活的好人

好人会对“好”这个标签很在意,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自己是一个好人的那种感觉。因为这为他们原本缺乏安全感的内心找到了一个落脚点。再怎么不济,我还算是个好人。为了这个他们认定的名分,或者追逐着内心的这份“荣誉感”,他们愿意放弃一切:

自己的利益?恩,可以不要,他们喜欢争就让他们拿去吧。

这样做的话他们会不会不高兴?要不还是算了吧。

虽然感觉很不公平,但是为了大家的利益着想我觉得有义务这么做。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谁谁谁好,他会理解的。

好人就是这样伟大,内心就是这么无私,就是这么的高尚,这么让人感天动地。仿佛在他们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内心奏起的光荣凯歌,也许他们自己都为自己这样的想法而感动。

在这种强烈的自我满足过程中,逐步麻醉,麻醉在这好人感受的泡沫中。等到泡沫消散的时候,好人是不是应该拨开迷雾,去拷问一下自己的内心,这样做的结果,是自己内心想要的吗?真的感觉很舒服吗?

向圣人看齐的好人思维

好人逻辑,要向圣人看齐,要宽恕一切,要博爱众生。在这种圣人思维中,愤怒、嫉恨、不耐烦这些自带消极的情感是绝对不可取的,一旦向他人表达出了这些情感,好人觉得不仅在他人的心中形象毁灭,在自己的内心长期筑起的那栋光大厦也许会因为这些情感的表达而土崩瓦解。所以,好人会不断的压抑自己的负面情感,既然不能向外表达,那就内部消化。当然,内部消化的后果可想而知,负面的情绪像污染企业偷排污水一样,悄无声息的排入内心的湖泊,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久而久之,湖泊里的水早就污浊不堪。

好人让人感觉到“高冷”

好人也害怕给别人添麻烦,甚至会把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都看作是对别人的打搅。万一朋友很忙呢?万一朋友那边没时间聚又不好意思拒绝怎么办?万一朋友根本不想跟我聊这些怎么办?好人总是要思前顾后,替别人想各种可能性,在这种多此一举的思考过程中,好人自己内心原本的需求或者想要沟通的欲望早就被磨耗殆尽了。也许这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好人不喜欢主动社交,或者说被认定为冷漠的原因吧。

是善良还是逃避?

好人通过消灭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去建立和周围环境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好人的心里其实有道墙,这道墙使得他们可以和外界保持安全的距离,在内心焦虑的时候墙可以使是他们和外界隔离的屏障,或许也可以说是他们用来掩饰自己,保护自己的防护罩。

好人的行为,是善良还是逃避?也许更会倾向后者。因为善良往往是在自我满足后对他人的给予或退让,而好人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好人消灭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后,变处于一种无欲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想得到满足,就会想方设法的围绕他人的欲望去满足对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满足自己。但这种方式,却是在逃避真正的自己。因为好人无法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无法去理解自己的内心,无法去探寻自己内心的需求,又或许,好人害怕在面对真实自己需求的时候,产生恐惧、自卑、胆怯的失调心理状态,因而更愿意选择回避和无视。

自由是要以约束为前提,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都是伪命题。善良也应如此,也应该以满足自我为前提。但好人不具备自我满足的前提条件。然而至少在外界看来,好人是善良的,这至少让好人有了这样继续苟且下去的理由。

恶性循环的悲哀

一两次的好人行为或许可以当成自我慰藉,但可怕的是,好人对这种行为缺乏意识,他们未必注意到了这些行为背后对自己内心的伤害,他们以这种自认为正义的自我牺牲来迷惑自己,继而不断的贯彻好人模式。在这种习惯性的好人模式下,好人渐渐的失去了自我感知的能力,也就是说,好人越来越感受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哪怕是刺骨的哀叹、痛苦的嘶吼。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好人慢慢变得麻木。麻木不仅是对自己的,也是慢慢的开始演变成对外界的。最后,也许会造成内部心理的塌陷。

好人其实常常吃力不讨好

好人都这样“无私”的付出了,怎么还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呢?其一,好人过度的自我牺牲,会让人产生无形的压力,让别人处于极度内疚的状态。其二,好人并非完全是无私的,好人在不断付出的同时,其实暗地里是在释放一种信号,我这么对你,起码可以获得你的关注吧。然而矛盾的地方就在这里,在获得他人这种理应的关注后,同时向好人回敬这种好的时候,好人的低需求及怕麻烦别人的心态让别人的回报都被挡回,双方的关系转变为单向的。这让人对好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而产生距离感。

好人要给自己挖一个通往外界世界的大门

好人要做的无非是认识自己,再打破束缚,脱下在身上深埋已久的保护色。但认识自己却又是一个难以到达的过程,因为心里的那道墙,不仅是对外界的,就连自己都很难走的进去。不如时常反思自己的好,去颠覆一个好人的自我形象,认真的想想这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也许这会是从墙的外面打通到内心的一种方式。在外部先打开一个口子,与内心对话,慢慢的了解自己的内心,继而发现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武志红的《巨婴国》,阅读之后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巨婴?中国90%以上的人都是巨婴?我们生活的国度,是一个巨婴国?...

  • 你有多少巨婴成分

    罗辑思维视频第198期《你是巨婴吗?》,让我了解巨婴的世界,内容来自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婴的国...

  • 计划调整&补打卡2017.5.15

    “对自己内心巨婴的认识,需要时间。” ——武志红《巨婴国》 周六也就是13号,回了婆婆家...

  • “巨婴”横行的世界

    提起巨婴这个词,还是在武志红的《巨婴国》中所看到的,最开始仅仅是抱着对心理学知识好奇的心理,涉猎了武志红老师的一系...

  • 用巨婴理论,可以完美解释中医为什么有效

    巨婴有两种,一是控制型巨婴,二是求赏型巨婴。要想了解控制型巨婴,请读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想了解求赏型巨婴,请读...

  • 【斩笔·立秋】周总结:32/52 (8.7~8.13)

    一、读书清单。 《巨婴国》,武志红,完成 终于将《巨婴国》看完了。在看书的时候,心里一直有个想法,“为什么这个本书...

  • 荐书——豆瓣评分8.0《身体知道答案》

    01. 提到本书作者武志红,或许会想到他被禁的作品《巨婴国》。 我们错过了《巨婴国》,幸好还有他的其他作品可以拜读...

  • 《巨婴国》——武志红

    在中国,有一个很主流的人群,称之为“中国好人”。他们的特点是: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麻木;理性或发...

  • 武志红《巨婴国》

    1. 村上春树有一句话是:对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当我们住进了对方的心里,那么哪里都是家。 2. ...

  • 把孩子养成巨婴,还不如不要

    如今社会巨婴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形成社会主流之势。何谓巨婴?武志红先生的《巨婴国》这样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巨婴国》——武志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lk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