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1)

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1)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4-06-11 00:01 被阅读0次

原创

没想到,常常路过长沙火车站附近的湘绣研究所院内,近年新建了一座四层楼的“湘绣博物馆”。

正如我没有想到,小时候在被面、礼品中司空见惯,常常嫌它粗糙的“湘绣”,其历史深度与技术高度,可以这样刷新我的认知。

今天下午花近4小时参观湘绣博物馆,前1小时边参观边听馆内讲解,后近3小时在4楼听文博讲座,满满当当,即使没有把湘绣放在“四大名绣”其他三家苏、蜀、粤去进行横向对比,也已经确认是毫不逊色、令人自豪的了。

今天先整理馆内讲解的第一部分。

湘绣博物馆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针尖之源——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

第二部分:针尖之兴——享誉世界的名绣之花

第三部分:针尖之盛——艺彩纷呈的当代湘绣

第四部分:针尖之梦——绣出人民美好生活

湘绣博物馆建成于1999年,2021年提质改造后重新开馆。

序厅的前言便见出当行本色,是一幅一人高的双面绣,红色的宋体字整齐地绣在白色丝绸上,“力透纸背”,背面是镜面效果,一丝不苟,不见针脚。

第一部分:针尖之源——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

刺绣起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对装饰的需要。

古代原始人类很早就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会把自己喜欢的图样纹在身上,“彰身”、“文身”是对身体的美化尝试,用这个意识去装饰衣服,就产生了服饰的刺绣艺术。

已知最古老的一种绣法,叫做锁绣,又称辫子股绣,都是依据它的形状来取名的。

最早的湘绣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从长沙烈士公园楚墓、长沙马王堆汉墓,以及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些文物,展示了2500多年前的楚汉刺绣的文化特征和刺绣工艺。

楚汉刺绣图案龙凤交织,写实与变体共存,呈现出天地交融、人神共处、浪漫神奇的巫神文化特点。工艺则以铺绒、辫子股针法为主,纹理宛转自如,色彩多朱红、绛红、秋香、藏蓝,华美而协调。

楚汉刺绣是湘绣的滥觞。

典型纹样有:乘云绣、长寿绣、信期绣、茱萸纹绣等。这些在以马王堆汉墓为代表的大批先秦两汉墓葬的出土文物中都有相当精美的实物。

乘云绣。以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三色丝线,用锁绣法绣出飞卷的流云和云中隐约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

长寿绣。以绢为底,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似鸟的头部图案。

信期绣。用朱红、棕红、深绿和金黄等色丝线,绣成流云、卷枝花草和长尾小鸟等,变形长尾小鸟似燕子,寓意“似燕归来”。这个尺幅最小的绣品在当时价比黄金。白色像剪刀的部分是燕子尾巴,因为燕子是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所以称之为信期绣。

茱萸纹绣。用朱红、土黄、深土黄色丝线,在绢上绣茱萸花,茱萸纹成行成列排布在茭纹罗上的菱形中间,空隙里绣有卷草纹和云纹等纤细的连理绣迹。

刺绣又称为“女红”,在传统社会里是贯穿女人的一生的工作,而刺绣的作品广泛地用在生活中,作为空间的装饰品,绣制的纹样讲究寓意,寄托了对家庭的美好祝福。

广义的湘绣包括湖南少数民族的绣品,如瑶族挑花、苗绣、常德桃源绣等。

狭义的湘绣是以湖南长沙地区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四个小时参观湖南湘绣博物馆,刷新了我对湘绣的认知(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ni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