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陰有陽,有光明面就有黑暗面,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會經歷高峰與谷底,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一面,也是我們不可回避的生命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排斥黑暗面,就排斥了生命的完整性,也就永遠無法真正抵達光明。』
過年期間,華人的傳統習俗會到寺院宮廟點光明燈,祈求老天保佑自己未來的ㄧ整年順順利利,照耀ㄧ整年運勢,掃除障礙,傳統宗教習俗儀式集結了人們趨吉避凶的集體意識,
『趨』就是心性中想要抓取佔有的欲望,
無察覺就會讓自己陷入貪婪,
『避』是自我中的抗拒排斥的意識,
無察覺就會讓自己活在恐懼當中,
然而中國老祖宗領悟宇宙自然究竟無上的智慧:『道』,
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
道家思想中的「道」與《易經》中的「太極」的概念很近。
《易經》中最根本是講陰陽之哲理,
《易經》主張「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道理。
也就是說,天地間的事物都是盛極必衰,
在旺盛圓滿的景象當中就預示著衰敗凋謝的徵兆。
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當花開滿園、芬芳香艷之際,就已經預示著
落花滿地蕭颯寂寞的景況快到了。
人在富貴榮耀到高峰的時候,就已經潛藏著衰敗式微的遠因在內了。
所以人的運勢流年好壞,不外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近年來受到西方思潮吸引力法則的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提倡正能量(光明),排斥負能量(黑暗)的世界。
人給這兩個詞賦予了感情色彩,認為正能量代表著人的正面情緒和積極心態;負能量代表人的負面情緒和消極心態,負能量的人事物能迅速把人的心情和狀態拉低。
那麽負能量到底是一種什麽東西?我們為什麽要排斥它?
然而,負能量就一定是不好、壞的能量嗎?
正能量就一定是好能量嗎?世界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雨就有晴,有陽就有陰,有正就有負,心情有平靜就有翻滾,萬物陰陽消長,循環往覆,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大自然如此,社會如此,一個人的生活、身體、思想、情緒也如此。
一個看似過度安靜的人,往往內在是絕對的壓抑;一個拼命想待在好情緒裏的人,
反而一次次陷入壞情緒難以自拔;一個越執著於靈性境界的人,越容易看別人哪裏都不對,心靈空間和人生視野反而越來越窄……
因為,這一切都活在偏頗裡,不管是偏左或偏右裏,都是二元對立和分裂。
而對立和分裂正是痛苦的源泉。
所有我們排斥的,終將反彈。
所有我們執著於掙脫的,必然會成為我們的牢籠。
當我們用“負能量”或攻擊性的語言形容一個人的時候,
我們其實已經落入對立和評判,而那份對立和評判,
首先汙染的,是自己的心。——
正如著名的蘇東坡和佛印禪師的故事,
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
心中是牛屎,所見皆為牛屎。
那麽,當我們真的遇到“負能量”的人事物時,怎麽辦?
當“負能量”的念頭出現,請試著不對立不評判,
靜靜看著那份不舒服的感覺如何在內心升起,
然後試著放下這份感覺,在內心默默的送一個祝福給對方,
願他被愛和祝福環繞——即便這份祝福還不能發自內心,
這份轉念也一定會帶來微妙的變化。
對立和評判是分裂的能量,使問題和痛苦滋生。
而愛和祝福是合一和接納的能量,使問題消融。
而根據因果法,我們向他人發出的愛和祝福的能量,遲早也會被宇宙送回到你的身上。
從根源上講,排斥別人的負能量,往往是因為不能接納自己的負能量。我們害怕自己的負面情緒,因此我們排斥別人的負面情緒。對大部分人來說,愛自己的優點是容易的,愛有有缺點的自己是困難的;欣賞那個平和喜悅大氣的自己是容易的,欣賞那個暴躁悲傷小心眼的自己卻是艱難的。我們總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受人喜歡,而對自己的陰影缺點、不堪的回憶、齷齪的心思、翻騰的情緒卻如臨大敵,恨不得將它們鎖在記憶的黑盒子,然而,這樣就天下太平了嗎?不可能。世界有陰有陽,有光明面就有黑暗面,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會經歷高峰與谷底,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一面,也是我們不可回避的生命組成部分。
如果我們排斥黑暗面,就排斥了生命的完整性,也就永遠無法真正抵達光明。
佛說度眾生,而最需要度的眾生,就是我們自己內在的“負能量”——八萬四千種的煩惱感受。
說到底,關於負能量的真相就是——心情本無所謂正負,所謂的正負能量,也不過是人類的小我製造出來的分裂和對立罷了。
當一個人越能超越二元對立,去接納自身和世界,他就越能超越和轉化“負能量”。
《道德經》中有句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初讀這句話時非常震撼,很久以後,才略得其一二。
“正復為奇”。如果一個東西偏了,需要把它扶正,
扶得過分了,一定又會偏向另外一邊。
一個人若一門心思只肯走“正”路,
反而很容易走火入魔踏上邪路——
正道屬於平實、寬廣、包容的世界,
當他過於執著和排斥其他的道路,
他的世界已變得唯一和狹隘,他的正道已不復存在。
一個人的為人、處事、修行皆如此。
“善復為妖”。過於強調善行和德行,
反而滋生另一種惡——膨脹的小我、造作的虛偽、對世界的排斥和不接納。
吃素者一看別人吃肉就心生厭惡,宗教狂熱者對身邊所有外道的行為都大力聲討,讓身邊的人不堪其重。
儒釋道大師南懷瑾曾毫不留情地批判過許多學佛的人,滿口佛話,一臉佛相,怪裏怪氣,“學佛學得既不解脫又不逍遙,被法困住了,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
人生於天地之間,生命能量循著脊柱而行,支撐起一個人的精氣神和生命格局,密宗稱之為中脈。
我們的生命品質應該像中脈一般中正,不偏不倚,不執不著,頂天立地,不離中道。
最好的活法,是讓生命落入中道上。
帶著覺知,既歡迎好的感受,也不排斥壞的感受;既不過於敏感,也不過於遲鈍;既不感情用事,也保有豐沛的感情;既不用功過猛,也不放任自流;既可以享受喜悅,也可以體驗憤怒;既可以靠近我們愛的人,也可以靠近我們不愛的人。如此,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完整,寬廣,而堅實,穩穩的走在天地大“道”上。
世間所有的能量都在循環往覆。
如同古人所說“物極必反”,大海漲潮後必然退潮,白天結束黑夜必然到來。正能量和負能量、好情緒和壞情緒的轉化亦不例外。
20世紀60年代,日本研究發現,一個抑鬱癥患者,如果不給予任何藥物治療、生理和心理引導,只是讓他呆在一個安全的房間裏,沒有書籍、電視、娛樂,他唯一能做的是和自己的情緒待在一起,沒有任何的逃避,沒有任何的情緒轉移,那麽7天後,他就會自己超越自己的抑鬱癥,不治而癒。
如果一個能量被在一個狀態裏停留得夠久,如果你足夠有耐心,它遲早會離開,向另一極轉化。這個方法後來被用作治癒了很多抑鬱癥。
試著了解:好心情不會長久,壞心情總會過去。
生命到了高峰一定會開始低落,而低到了最低谷,自然會往上走。
當我們能夠超越二元對立,心存敬畏,順流而行,不趨吉也不避凶,讓生活中的正負能量如是來、如是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