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世
虽说司马懿一人效力曹家3代,但论家世,司马家比曹家正统。
他并不是出生在升斗小民之家,他的高祖父司马钧是东汉时期将领,任征西将军(因同僚混战在狱中自杀),他的曾祖父官至豫章太守。
到其祖父时代,司马家族名望甚巨,儒声显赫。司马懿长得高高大大,虎视狼行,十六岁时,名士杨俊品藻“此非常人也”。
反观曹家,曹操爷爷曹腾是宦官(本姓夏侯),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官升至太尉(仅次于大将军),但坏事干得多,口碑很差。
2.
第一次装病,时间7年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供养时,曾派人通知司马懿和哥哥司马朗到府上效力,司马朗去了。
但司马懿用车轧断双腿,拒绝了,他就是不去。
他这一病就是7年。7年里面,连家中奴婢都以为司马懿是真的病了。
为什么宁可病7年?
理由,恐怕真的是他给妻子张春华的:“人不但要活生死,还要活对错”。
因为: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令他惧了,惧怕中藏着鄙夷,这时候,他骨子里有着祖传的正义感。
3.
终于开始任职了
曹操生性多疑,他装病7年,曹操心理不会完全没有察觉。但此人学识渊博,曹操不能不用啊。
司马懿比曹丕大八岁,那就教曹丕读书吧。毕竟,在爹妈心里,曹丕不占优势,一开始并未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论勇武比不上曹彰;论才情比不上曹植;论聪颖比不上曹冲。
4.
培养世子
后来,大儿子曹昂战死,曹冲幼年病死。曹植的谋士杨修、丁仪遭曹操厌恶,曹操不得不封曹丕为世子。
这期间,司马懿作为曹丕的智囊团之一,在助力曹丕扬长避短这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5.
经历三次托孤
话说,不知哪门子得罪了阎王,曹家帝王一代比一代寿命短。
曹操过后(66岁)寿终,曹丕做王。司马懿辅佐曹丕登基。
曹丕(39岁)寿终,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之一),辅佐二十二岁的皇帝曹叡登基。
曹叡时期,司马懿已达权利高峰,威望甚高,曹叡三改圣旨,最终还是决定将司马懿作为托重臣之一,曹叡(36岁)寿终,他和曹爽等辅佐8岁的曹芳(养子)。
这期间,司马懿作为三代托孤,国之重臣,渐渐展现出自己的非常人之能。
1.外战:
曹叡当帝后,司马懿开始掌握兵权,杀孟达,街亭战役全胜马谡,统帅西线大军(接替曹真)耗死诸葛亮……
三国统一,司马懿功不可没,孔明气死周瑜,而他则是在沙场上活活熬死了孔明……
他比孔明大2岁,孔明晚年是孤独的。君主无能,下手内扛(魏延、杨仪不和,让孔明操碎了心),学生无能(马岱失街亭)。于是,孔明只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孔明,是累死的。
而司马懿躲躲闪闪,进进退退,终于把孔明熬死了。孔明死时才56岁(比他少活了近20年)。
2.内战:
孔明死了,司马懿对外没有对手了。对内却遇上了麻烦。
8岁曹芳登基后,曹爽把持朝政,无法无天,对司马懿压制和排挤。
司马懿再次装病,这一病2年。
2年后,司马懿与两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一起,密谋皇太后杀曹爽,诛杀集团数百人。
后来,百官上书奏请封司马懿为丞相,朝廷准奏。
6.
后记
司马懿终其一生,对于魏国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杀曹爽则为形式所迫,若说司马懿个人有篡位之心,应该是后人的猜测。
他的儿子司马昭篡魏立晋,重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覆辙不一定是他所愿。
他,确非善辈,但确是非常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