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浅薄,以为读一本书就要学到知识,现在依旧浅薄,以为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
一个多月前,在网上买了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刚拿到的时候看着黑白的书皮,看着封面上的照片,就觉得应该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吧。怀着对新书的好奇,打开书,随意翻到其中一则看了一会儿,又看了其他几则,突然新鲜感就消失了,觉得整本书都是些琐事,都是无病呻吟,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爱。
近几天,看着书架上的书,手不自觉地伸向了《爱你就像爱生命》,可能觉得既然买了,就看看吧。从第一页读起,还没读多少,恐怕也就读了书的四分之一,内容依旧是爱,是一封封送给李银河的信,是信就是繁杂琐事,是信就是思念……
读着读着,就觉得是在读王小波,读他的思想种种,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在读他的相思,是捧着一颗对李银河小心翼翼、万般呵护的心。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书店买书,她说也不懂这些明星出的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买这么贵,一点养分都没有。但我总觉得可以出书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应该是个挺温暖的人吧。读一本书,其中的精华就是去了解别人不一样的思想吧。想想以前读的长篇小说,像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对于我而言,也不过是写爱而已,虽然没怎么了解马尔克斯在里面到底倾注了怎样的心血,这部写爱的小说到底凝炼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爱情多少的思考……我没有读懂马尔克斯,但是我读懂了我自己。
一本书的价值可能就是你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吧,一点小的成就感,愉悦感,对于人生的一点感悟都是收获啊。总觉得读书人对于书的二次创作对一本书的影响是大于写书人的一次创作的。
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它可以让你尽情抒发心里所想,可以让你记录看见一朵云所引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给日常的琐事加上一个影子,写出一个灵魂。喜欢文字的人是不是多少都有一点多愁善感啊,能够看见一朵野花绽放的欣喜?
其实很羡慕,王小波有李银河。
不是羡慕李银河,而是羡慕有李银河的王小波。有一个人,像是伯牙的子期,听你的无病呻吟,不觉得你可笑,反到觉得你可爱至极。
读着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信,突然想起一句话,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见理解。要是把理解换成了解就更好了,总觉得理解多了一份生冷,了解就是两个人窃窃私语,相濡以沫。真好!
是因为文人会写,所以总是觉得文人的爱情美好吗,三毛和荷西,杨绛和钱钟书……
如果可以遇见一个人,喜欢是因为了解该多幸运啊。
也许不会像王小波和李银河一样经常写信,但是一定是像王小波和李银河一样是因为有趣的灵魂而彼此吸引。
要养一只黑色的猫,在慵懒的午后,躺在沙发上看一本书,旁边有阵阵咖啡的浓香。要在某天晴朗的黄昏,走进街边转角的餐厅,色调一定要是鲜艳的,然后点三两个小菜,醒一瓶红酒,坐在靠窗的位置,给每个路过的人编一个有趣或者悲伤的故事,不要嫌弃悲伤,悲伤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啊,而且刻骨铭心。如果是一个会唱歌的人就好了,走到流浪歌手的一旁,他可以停下,接过吉他,把话筒调到合适的位置,为我唱一支歌。要去旅行,遇见一些有趣的人,听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拿着一杯冰可乐,在草地上嬉笑追赶,累了就躺下,看着星空浩瀚。要在每一个重要的日子,买一束花,满天星、玫瑰、雏菊都很好……
对啊,生活已经是枯燥乏味的了,要是不能遇见一个浪漫,有趣的人,怎么面对柴米油盐啊。如果是个俗气至顶的人,那份爱也就变味了吧,会变酸的。所以我要用一生去遇见一个有趣的人,如果遇不见了,也不要被一个俗气的人诱拐了。
不要告诉我什么是生活,那是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生活的样子在我出生的那年已经成了模样,我这么多年拼命努力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总有人告诉我,以前就是这样了,我们一直是这么干的,改变不了了?
我也许就是一个活在自己幻想的傻子,我相信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是了解,我相信生活是个喜剧,我可以活成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并且不会迷失,不知归途。
讲台上 老师在讲工程测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