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您好,吃了吗?我又来看您了。”一进院门,我就高声喊着。
“嘢!伢,你又来了。唉哟,真是国家好,政府好,让你们常常记着我这把老骨头。”张奶奶一边念叨着,一边笑盈盈地招呼我坐下。有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眼前这位笑容满面的老人还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
她叫张X香,今年76岁,儿女均已成家,原本也可像其他老人一样安度晚年。可是一场车祸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去年,她的儿子被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怀有身孕的儿媳妇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张奶奶悲痛欲绝,精神支柱和生活依靠一下子全没了,她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是省、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作为教师的我也投入到了帮扶工作之中。张奶奶就是我的帮扶对象户之一。第一次和片区村干到张奶奶家时,她正在昏暗的房间里躺着,见我们进来,挣扎着想从床上爬起来。我连忙扶住她,让她别起来。她双眼无神地盯着衣柜上儿子的遗像,摇着头,老泪纵横,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村干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还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我的情况。我对张奶奶说:“老人家,您要照顾好自己,我会常来看您的。”她望了我一眼,又陷入了悲伤之中。
我想,不知道夜深人静时,老人流了多少泪水。她如果不从精神上振作起来,别人也是爱莫能助。回到学校,我找出相关扶贫政策,细细研读起来。在接下来的走访工作中,我多次与张奶奶聊天,耐心地开导她,不厌其烦地给她解释“十大扶贫工程”、“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像您这样的老人,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要帮助你们,让你们安享晚年。”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渐渐地,老人的话也多了起来,开始跟我拉家常、唠生活了。
有一次走访,她不在家,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张奶,您去哪儿了?”“我在长铺镇医院里,最近老是头晕。”我立即赶到医院看望她。见到我,她有些浮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我挨着她的病床坐下,询问起她的病情来。“医生检查说我有高血压、心脏病……”听着张奶奶的诉说,我的心里像压着千斤石头般沉重:她年老体弱,家里又缺少劳动力,经济上肯定有困难,要提高治疗费用报销比例,必须为她办理慢性病卡。我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她听,还给她讲解健康扶贫中的“351”、“180”政策。
后来,我与片区村干取得联系,帮老人办理了慢性病卡。再次见到我,老人说:“政府好,国家政策好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多活几年了。”我对她说:“国家的好政策可不止这些,我看您还养了一些土鸡,您知道吗?超过50只,国家每只补助10元钱呢!”“唉哟,还有这样的好事,我明年一定超过50只。”老人高兴地说。“您家是低保户,国家每月会给您发低保金;您年纪大了,家里不种的土地可以承包给别人,这样就有了土地流转收入。”我继续跟她说。“以前呀,这折子上有点钱也不知道,现在你一说我全明白了,国家政策真是好……”我帮她梳理着家里的收入,不知不觉,老人的脸上溢满了久违的笑容。
离开张奶奶家时,我感觉身上轻松了很多,觉得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我想,在群众面前,我们每一个帮扶人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职尽责地去帮助他们,让党的阳光照亮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