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精进写作100天# 62/100

从小开始,我们的认知中就存在这样一个固定搭配“性格决定命运”。上学时,老师会说,性格决定命运,内敛或者活泼似乎被清晰界定为两种迥异的人生;工作后,老板会说,性格决定命运,拘谨或者洒脱又被诠释为两种迥异的生活态度,直接关系人生的走向。
但性格真的可以决定命运吗?是否有些夸大其词、又或者说以偏概全了呢?为此,我专门搜索了“性格”一词的概念:大意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已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由此看来,受家庭环境、生长环境、成长经历、学习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性格,似乎多多少少决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和对待生活的诸多选择,他从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展现出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如此判定性格决定命运似乎略显唐突。

因为很早就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口号,所以,我们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忍不住为他人、为自己贴上标签:我太内向了,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我太活泼了,所以总是会有些粗心;他太小气了,和我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看起来这样前提条件和结果之间有着直接的链接,但仔细看来,这样的推导公式并不能够站住脚,甚至是牵强的。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迥异的情境下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反应都是不尽相同的。
她在工作中或许沉默寡言,但在和朋友、发小的聚会中则是全然放松、高歌艳舞;她在人前活泼热情,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又有几分忧郁的气质,默默不语;他小气地不肯请客吃饭,或许他在为家人筹备一场全家旅行。
与其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地是性格的某一个角度,不如说,我们根据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去看待、去评价他人的性格、个性,继而做出毫无意义的判定结论,总有找不完的说辞与借口,为他人、为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看明白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局限性,依旧愿意执着其中,因为它为我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模式提供了看似充足的依据,即便轻易的放弃又或者是懦弱地离开,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自己一切本是自然而然、顺水推舟。
这样的“性格”被借用为一个工具,为自己遮风挡雨、躲避风浪与风险,诚然是躲过了不少不喜欢,但也不可避免了躲闪开了机遇与幸运,用性格来修饰自我放弃的说辞,我们的目的是躲避;用性格来修饰对他人的评判,我们的目的是自我安慰。
此时性格似乎有几分被“妖魔化”了,某一个为我们所偏爱的特质,让我们自在地享受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其他特质都被弱化了,甚至是无视了。由此产生的行动、思考,都带着明显的偏向性,与其说是性格使然,不如说是个人根据内在需要做出的选择罢了。
#闪亮研习社# 闪亮日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