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写周更的日子,准确的说,是deadline。到私聊打卡提醒结束后,我还没想到可以写什么。到群里去和合伙人们说了自己的情况,荃姐说“今天有什么事让你印象深刻?今天和FS校友面聊有什么收获?”嘿,机智的荃姐,可太牛了。要说印象深刻的事,还要说我们对生涯职业的交流。
今天一起聊天的校友和我一样,最近辞职在家。我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职业选择和个人生涯发展。我们有不少相似的体验,聊得也很开,一下聊了5个小时。鉴于都刚经历过职场的乱七八糟,多数聊天都在吐槽,但是经过几分钟,边“写”边梳理,我把“精华”整理成了三点(有点佩服自己了。。。)。
第一份工作(体验)很重要
我俩聊到第一份工作,都有些许无奈。应届生的机会挺多的,但是如果不带着心气儿认真筛选和思考,就可能带来不太好的体验。第一份工作,不仅为后面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模式和对工作的心理反馈模式。
比如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是留学行业,也和国际教育搭边,后面如果不想在这个行业发展,就面临转型转行,而转型转行并不容易。另外,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相对节奏快一点,而我所在的留学行业就要慢一些;如果选了互联网行业,自然工作要加快速度,跟上节奏,而我选择的行业以及公司,让我能够相对慢一点。签证服务本身需要比较认真,我的老板也很认真,所以我练成了认真细致的工作风格;公司氛围比较和谐,老板很nice,也很适合我。加上我自己不够自信,一直没有跳槽,就一下做了8年多。
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不自信,所以没有离开第一家公司,但是当我在另一份工作中遇到冲突,感到压力,我才知道前公司的和谐氛围也是我留下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第一家公司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得非常专业,遇到相关的咨询,我都愿意介绍给公司,也算是让我比较自豪,这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那我工作上的不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忽然想起我读研时的两份实习,那时的体验和反馈对我有较大影响。再加上第一份工作我过于认真,做事比较慢,而公司重视和奖励的更多是销售团队,而不是我这个后台岗位,可以说吃力不讨好,以至于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很重要
这一点,是我在今年6月份忽然领悟的。迄今为止,我只做过两份正式工作,加上这次只换过两次工作。不管是去年还是今年,我发现自己都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这体现在当我结束一段工作,我就不知道接下去要干嘛了。
今年6月有两周时间,我连改简历的时候都堵得慌,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改,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等我终于开始投简历,我投了出现在我脑子里的几乎所有我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助教/班主任,产品经理,学校代表,以及别人邀请我投递的同时我认为自己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外教招聘经理、猎头等等。
终于在6月,我忽然意识到,之前我没考虑过当下工作的未来在哪里,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或者稍微想过坎坷的未来但是却没想下去。在第一家企业,我从留学服务转型到产品经理,是因为产品是一个有杠杆的工作,一个产品可以有很多人使用。而第二家企业,是因为我恰好遇到,而对方正好需要。于是,我就迷迷糊糊的换了工作又在辞职后再次陷入迷茫。
这次,我想为去年自己写下的职业目标努力,尽我所能向目标靠近。当时我希望未来2-3年可以做生涯咨询与陪伴,希望可以做合伙人。如果要做生涯陪伴,我现在唯一能提供的就是陪伴,因为对各种生涯路径都不太了解,也没有接触足够多的案例。我希望自己的生涯陪伴不只是心灵上的陪伴,还能在适合的时机提供一些资源和建议,所以我需要行动起来。
现在我在找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人力资源相对靠近生涯一点,而且鉴于我之前两份工作的经验,一个企业有HR、有一个优秀的HR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前两个公司都没有HR。。)。
我希望在之后的工作中,尽可能接触各种岗位的伙伴,把大家在做的事多了解些,还要把每个人的发展路径摸清楚,各个岗位需要什么优势的伙伴,有没有同样岗位由不同优势的人来担任的情况等等。我希望自己在繁杂的工作中保持清醒,把自己的目标牢记在心,如果可以就地陪伴几个伙伴,也是不错的。
职业迷茫期的陪伴很重要
在6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很迷茫。虽然在投简历,但是没有信念感。我老公总希望我早点找到工作,总问我在家干嘛了,有没有面试。但是我自己其实更希望休息下,慢慢思考方向。
我认为,并不是在职业空窗期才会迷茫,在工作中面对不确定未来时也会迷茫,赚很多钱却不快乐时也会迷茫。而这些时候第一位的不是马上解决“问题”,而是静下来好好陪陪自己、梳理自己。这时我们身边如果有个人支持自己、听听自己的苦恼、鼓励和陪伴自己,让紧绷的心松下来,让那不知名的情绪呆一呆,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些智慧可能藏在过去的经历中,可能藏在各种情绪背后,说一说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找到力量。
可能这也是我们今天聊了5个小时的原因吧,好久没有人听我说这些了。
或许,生涯陪伴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做,孩子的成长、丈夫的烦恼、朋友的焦虑,每个阶段都需要陪伴。陪伴的形式也有很多种,有些直接提供解决方案的,比如职业咨询规划;有些耐心陪伴,比如FS教练。私以为周更群也在做陪伴,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写作陪伴群,这里为爱写作、爱记录的伙伴安放一处静谧的花园。每周写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在很多伙伴生活的空间不被理解,但周更群完全接纳,而且鼓励大家与自己相处。
写到这里,仿佛自己很笃定似的,但其实我对未来还是不太确定。边走边总结调整吧,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