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介绍】
相传《诗经》成于周朝,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的。《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
《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既记载了风土之情、民间歌谣,又记载了朝堂之乐和庙堂之歌。
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徭役、祭祖与宴会、压迫与反抗、天象与地貌、动物与植物等,都在《诗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诗经》就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应的不仅是事实,更多的事哲理。
《诗经》语言生动形象,比喻恰当,用幽默的话语揭示深刻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30269/0342bfe71605dacd.jpg)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其中一首写老鼠的诗歌。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30269/03299bd0579c8924.jpg)
【译文】
老鼠尚且有皮,人却没威仪。人若没有威仪,不去死还干什么?
老鼠尚且有牙,人却不知廉耻。人不知道廉耻,不去死还在等什么?
老鼠尚且有体,人却不讲礼仪。人若不讲礼,为什么不快快去死?
【鉴赏】
老鼠生而丑陋、狡黠、偷窃成性,过街则人人喊打。作者却偏偏以鼠为标准来怒斥人,怒斥当时的“在位者”寡廉鲜耻,玷污了作为人的崇高尊严,连老鼠都不如。不仅语言犀利,还强烈地表达希望他们去死的愿望。
至于具体怒斥谁,什么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已无法考实。可是只要我们翻开卫国的史册,就可以看到在位者卑鄙龌龊的诸多勾当,有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者;有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者;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父子反目,兄弟争位,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没有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极。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被诗人骂其禽兽不如。
诗人以鼠起兴,反复类比,一再强调生而为人不可“无仪”,不可“无耻”,不可“无礼”。此诗三章重叠,每一章四句话都押韵,二三句都重复,末句反问增强语气,全诗一气呵成,汇流激荡,更有讽刺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30269/b1cf2bcf66438d4c.jpg)
【反思】
人不可没有威仪。老鼠生来还有一副皮囊,人也应当注重外表的修饰,不能邋里邋遢,不修边幅。没有人会喜欢看见一个衣着脏污,油头垢面的叫花子。一个连外表都不能收拾好的人,他还能干什么呢?
人不可以不知廉耻,老鼠经常磨牙,磨掉不需要的部分,人更应该不断矫正自己的不足,去掉心中的邪恶的想法。“知耻近乎勇”,修身以外还要修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人更要知礼仪,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但是一个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会得到人的喜爱与尊重。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华夏文明传承千年,我们不仅要继承千年文化,还要继承知礼仪,懂廉耻的道德风尚。对一个人来说,礼仪可以修身养性,持家立业;对于一个集体来说,礼仪可以处理人际交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礼仪则是精神文明的象征!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30269/d3b5b38369f2ca85.jpg)
【总结】
礼义廉耻,自小就已经灌入我们的脑子,但是,真的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能有多少呢?
成功的人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的外表是多么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成功人士出席任何场合,都是端庄儒雅,面容洁净。他们能认真倾听,也能礼貌回答。
作为普通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这样。
严格要求自己,出门着装整齐,这会给人精明干练的好印象。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学会倾听,你会遇到忠实的朋友。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要及时修正,努力做一个比现在更优秀的人。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任何时候,对任何人,我们都有必要保持基本的礼仪。
古人是十分重视礼义廉耻的,如今,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还必须牢记在心,运用在自己的日常中。
不管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还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者,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争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比当天早上醒来时优秀一点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30269/7668ebb8720d0e57.jpg)
作者:千层浪一石,喜欢读书,喜欢旅行,愿意用文字分享,希望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到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