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祥和家庭教育的冯老师将一堂循循善诱的【读懂孩子的需求】的家长课带入了校园,让更多的家长感慨不已和受益匪浅。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道,时光不会后退,也不会在生命的任何一刻停留。过去了就不会重来。
当作为家长的我们每天关注孩子的成绩时,是否更多的关注过孩子的内心需求和心灵的成长呢?
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心理需求:
1.安全感和归属感:
孩子0-3岁跟谁长大的,跟老人长大的就会安全感缺失。如果妈妈过于严厉,孩子本能的心理就是我不好,也没有安全感。
2.价值感和成就感
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和接纳度。
肯定、接纳、鼓励
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感受。 电击母子细胞的实验。当夫妻间发生矛盾,孩子完全能感受到。越小的孩子越能感受得到。
多鼓励,少表扬。鼓励的是过程,表扬的是结果。
每天要跟孩子说:无论你表现的如何,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对孩子的爱与表现是没有关系的。真诚的表达对孩子的爱。
让孩子做好自己,要有界线感,不要介入家庭成员的事物中。
孩子的警醒度,多运动,竞技性的运动,刺激大脑,
给予孩子心灵的关怀远比给予孩子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要!这些犯了错,甚至犯了罪的孩子既可恨又可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中压抑着太多的情绪,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与倾听,在心与心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屏障,有了隔阂。他们想要倾诉,却不得不紧闭双唇;他们需要慰藉,却无人给他们温暖的怀抱。在无法释怀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选择偏激的举动来摆脱目前的困境。于是,便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家庭悲剧。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为人父母者深刻反省和觉悟吗?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懂得,“自己的言行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随时播撒下情绪的种子”,如果我们在孩子最需要理解和倾听的时候,不能给予孩子心灵慰藉的话,孩子的情绪就会因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而形成种子。时间长了,这个种子就会不断地发芽、生长,消耗孩子内在的能量,使孩子做出过激的行为。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这就需要父母在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前先忘掉自己。通常,人与人讲话时,表面上是你一句我一句,好像是在认真倾听,但总会分心于下一句我要怎么说。如果我们不能够忘掉自己,我们的心就没有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就体会不到我们的爱。
生命的成长没有固定的形态,孩子不一定非要考上好的高中、大学,不一定非要考研、读博才能够创造生命的完整。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有他自己要走的路,都有他自己的功课要完成,只有顺应规律地成长才是最好的!
在孩子们纯真且敏感的感情世界里,浸透着的是一颗颗无比诚挚、晶莹剔透的心,他们渴望大人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学会心理换位,在体察与理解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孩子内在的心声,他们才不会产生紧张和恐惧的情绪,才会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才会在放松与愉悦中对父母敞开心扉,不再抵触与父母的真诚沟通,把自己的心里话与成长心得分享给父母听。唯有如此,父母才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品德和习惯,从小塑造孩子的高尚情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