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南唐·李中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①在先。
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注释:
①长:一直。
赏析:
南唐诸子,李中之诗才,难称绝艳,但他爱诗成魔、嗜诗成痴,一生志于诗,时时吟咏,日夜推敲,字斟句酌间,自也不乏佳作。
《梅花》是李中所作名篇之一,咏物托志,小巧别样,语言清新,无缠绵之态,无妍丽之美。新颖的立意,曼妙的侧写,为全诗平添了三分妙趣。
诗虽写梅,却无一字言梅。开首二句,“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方憎雪”点明物候,“长在先”摹出梅花开之早、之先,一个“长”字更画龙点睛,写出了梅花早放并非一时一地,而是经年如此,从未改变,寥寥一字,便将梅之凌寒傲霜、坚守执着之态描摹得入木三分。另,“群木憎雪”而“梅独先放”,两相对比,更将梅的不畏霜寒、傲雪凌尘之态绘得淋漓尽致。
三、四两句,“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则顺承前两句,虽仍未写梅花之姿容香氛,却借对比与侧面烘托的方式,进一步对梅之高洁凌尘做了诠释。“流莺与舞蝶”均为“春”之物象,融融明媚、流丽轻盈,为“群木”所喜。而同样作为“木”之一员的梅却与“群木”不同,它无意“许因缘”于莺蝶,无意与“群木”共争春色,只愿在风雪凛冽的冬日,独自“先”放。此处,诗人虽未赞梅一字,但赞叹、欣赏之情却随诗句之婉转,油然而现。
另,咏梅多喻人,李中其人,年少才高,却一生仕途坎坷,为人清高,不合俗流,此处之梅,又何尝不是其自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