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说理应是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生活,照见美与丑,照见善与恶,也照见你我的绝望与希望。叶知秋是这波诡云谲官场中的一份子,他很真实,在他的痛苦与挣扎里藏着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等陪他经历过这一场场风波的平息,作者亲自制作的这面镜子会毫不留情地让我们瞧见生活里自己的真相。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叶知秋尝试着将自己清高的书卷气褪去,争取融入到机关单位的官场中。他学着同事之间的交际,学着迎合领导的喜好,因为他要生活,他要抓住机会挤上公务员三五年一趟才会通往升职道路的公交车。毕竟,在官场里想要提拔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理由,同样,不提拔一个人也可以有很多理由。
当他的仕途愈发顺畅,那些曾经让他四处奔走没有解决的难题忽然间变得不堪一击。同事的高看一眼,妻子的温柔以待,儿子上学问题的解决,这一切仿佛都随着他的高升而变得如此顺理成章。此时的他或许真的会觉得自己这样的有所舍弃是值得的。
一路高升的同时,也让他见证了不止一次的荣辱间戏剧性的转化,可笑的是,两者的转换竟是没有丝毫羁绊。那些嘴里说着自己已经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却往往是没能平安到站,自己树立了一辈子的形象,旦夕之间便分崩离析。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贪吃的鱼,就看你的饵下得对不对。”这是文中印象颇深的一句话,官场中的诱惑太多,在中国这个自古权贵阶级便地位卓绝的大国里生活,“权力”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领导们”的心里萦绕。又或许换而言之,越不让做越想做的禁忌本来就是很难遵守的吧。
对叶知秋来说,他的内心深处还有着传统儒家观念熏养出来的“书生气”。那是随着他的成长而慢慢沉淀在他的气质和修养里的东西,时刻提醒着他自己有“安邦治国”的理想与抱负。所以他对升职的渴求则显得更加急躁,他的内心是煎熬的,他舍弃了自己的清高与自省来换取官场的锦绣前程。他不能接收自己舍弃了这些之后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变得浮躁、迷茫。
南岭事件后各种欲望下的催化堕落,各种告诫又让他自己拒绝堕落,就这样挣扎着,逃不掉无奈的本性。但最终叶知秋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实现了自我救赎,也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官场的坚守。
作者笔下的叶知秋是鲜活的,除去官场上的挣扎,他也有着凡夫俗子都有的七情六欲。或许有的的感情可以强大到经得起风雨,却往往脆弱地经不起平凡。
两个人相互扶持从基层来到省里,包容、理解、委屈、辛苦换来了一家三口稳定的生活,却没能充实叶知秋的精神世界。他依旧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无处诉说心中的惆怅与沮丧。
当他遇到唐梦云,她的优雅得体恰到好处地拨动了他心中的那根弦,并不激烈,却余音绕梁。唐梦云的善解人意无时无刻不触动着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的确,她是懂他的,懂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也懂他身上“治邦安天下”和“悠然见南山”的挣扎。这份理解与赏识让叶知秋不自觉地沉溺。这种感觉于叶知秋而言,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比未来近,却比现实远。
作为一篇现实主义小说,作者取材于公务员的日常生活,在荣辱摇摆间或多或少总能读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繁杂琐碎间总会为了生活而舍弃很多,甚至忘却自己的坚持。但作者在文中为我们留下了叶知秋,他总归要带着当初那份“书生气”在官场里坚守着,如磐石一般,任凭风霜雨雪,傲然挺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