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结束本书的阅读,真是太爽了,以前同类书籍觉得很难的全书阅读用这样的方式破解了,收获挺多:仿佛很多内容跟我的线下体验是有连接的,很多文字在眼前显得鲜活起来了,看到并能理解到,促使自己想要通过内心体会感受表达出来,或者更多的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知行合一。
面对孩子的书桌乱的问题,书中作者提出的案例帮了我大忙了,我尝试用了一下,感觉还不错呢!——保持耐心,事情没有解决之前不能脱身,女儿听从了建议,应肯定表扬她维护了房间的整洁,为其他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书摘:
第十六章 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
1.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麻烦,都可以转化为精神与情感上的财富。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可以使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与局限,勇敢的继续向前。
2.当我们紧张焦虑的时候,孩子能够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存在着大量机会让我们以身作则,从容的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这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创伤,谬误以及这样的事实。
3.在我们帮助孩子寻找错误的源头之前,他们需要一个空间将自身同错误隔开距离区别看待。觉醒的方式应当是等所有情绪都平复、所有人都恢复冷静之后,同孩子一道坐下,充满同情心的与他们一起面对所犯的错误,告诉他们怎样通过此次吸取教训,而抛弃先入为主的评判。
第十七章 雄鹰的两扇翅膀
1.为孩子设置行为底线,敢于对他们说,不敢于对他们施展强硬手段,这些同接纳孩子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拿出智慧和力量,用平和的心态制止他们不恰当的行为。
2.父母越是同孩子紧密联系,孩子就越能够获得安全的空间去认清真实的自己。并对这种紧密联系感到满意,他们会理解给予与接受的关系,需要克服困难才能蓬勃发展。他们将容忍他人对自己的依靠,同时也相信他人是可以依靠的。
3.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感模式之中,这往往同孩子当前的行为没有直接联系。我们其实不是在应对孩子的行为,而是受到自身焦虑的趋势。
4.要想找到答案,有必要问问自己:“此刻我心里涌起的是什么样的情绪?我是怎么被‘点着’的?我的过去如何影响着我现在的表现?”一旦明白了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就能够确定自己对当下的反应是公正的还是受到焦虑感的驱使。
5.冲突能为孩子与父母带来生活教训。它教给孩子:“是啊,你可以实实在在的表达你的意愿。而不会因此受到惩罚,与此同时,你也要学会接受和包容他人的意愿。”
后记
1.孩子表现不好的根源在于他们内心无法疏解的情绪。
2.如果孩子正值青春期,那就无需事事真的我们的认同。
3.调整我们情绪中的能量实质,与孩子步调和谐。这个方法比让他们反过来适应我们的要求有效的多。情绪逆反意味着还是处于抗拒的状态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