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三·三八】
徐雨峰中丞士林,巡抚苏州。人以为继汤文正公之后,一人而已。母丧去官,有诏夺情,不起。其方正如此。然其诗极绵丽。官中书时有句云:“归来惹得山妻问:侍女熏香近有无?”
徐士林(1684—1741),字式儒,号雨峰,山东文登徐家村人。出生农民家庭,“秉性质直”,入私塾后,奋志励学,27岁中举,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进士,时年29岁。曾为皇子皇孙授课,乾隆皇帝也在其学生之中。后任内阁中书,后升礼部员外郎;雍正五年(1727)任安庆知府,十年(1732)任江南按察使;乾隆五年(1740)任江苏巡抚,病逝在任上,终年五十八岁。被乾隆皇帝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入祀贤良祠。
中丞,音zhōng chéng,职官名。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掌兰台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东汉以降,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抚也称为“中丞”。
汤文正,即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汤斌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迁任内阁学士,旋任江宁巡抚。
夺情,夺情起复的省称。中国封建封建社会,强调以孝为本,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官职多高,职务多么重要,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夺情起复,又称夺情,这是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经皇帝降旨,为了国家而夺去孝亲之情,丁忧官员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之事,比较少见。但有些官员不愿因为丁忧而失去官职,甚至暗中活动,以获得夺情。明代张居正上位不久,遇到父亲去世,据说他通过活动大太监冯保,让皇帝下旨夺情,引发不少朝臣的不满,而出现了一场政治风波。徐士林这样有旨夺情而不从,依旧辞官丁忧的人极少,说明他对礼教十分重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也写出了“归来惹得山妻问:侍女熏香近有无”的活泼诗句,袁枚以此说明,“诗写性灵”是人的天性,也是诗的根本。
中书,指内阁中书。明清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清代内阁中书的定额为满洲中书70人,蒙古中书16人,汉军中书8人,汉中书30人,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