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23:32 被阅读0次

    时间:314/365

    今天有老同事让我给她上高中的儿子指导一下作文。她儿子读高一了,语文是薄弱学科。期中考试后,老师要求他重新修改作文,他无从下手,他妈妈就打电话找我帮忙。这是个负责任的妈妈。

    以前,带高中学生,每次考试后,给学生讲评作文,讲评完必定有个要求,按老师的讲评把自己的考场作文认真修改后,抄到作文本上,算一次作文作业。毕竟这是考场作文,更能真正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平时的作文练习,学生习惯性去抄作文,而不愿我手写我心,我笔写我思。

    老师布置了作业,至于学生有没有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不能全部确定了。必定有部分学生会修改,这是爱学习的好学生;必定有部分学生直接把自己的考场作文一抄完事,这是不爱学习学生一贯的行为,学习总是缺少主动性,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像这样请教老师,认真去思考的学生很少的。

    同事把她儿子的作文拍照发我。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德格尔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诗意地栖居……
    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你如何理解“诗意地栖居”?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的任务驱动很明确,“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你如何理解“诗意地栖居”?

    要求根据对材料中所给的几句诗句进行鉴赏,然后在鉴赏过程中,谈谈你自己对“诗意地栖居”这个观点的理解。

    这类作文要求必须要贴合所给材料去写,能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看同事儿子的作文,题目《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这个题目一看就已经离题了。立足当下是要正视现实,展望未来,是对未来要充满希望信心。这都没有触摸到诗意栖居的核心。

    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引了海德格尔的原文“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接着说人生充满苦难,所以要“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后面的论述,举了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然后“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结交各路豪强,实现大业的例子,实在很牵强。

    另一个例子,列举新冠时期,上到国家,下至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疫情,总结这份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精神就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更是牵强的很。

    从内容看,孩子是真没理解“诗意的栖居”是什么意思?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

    其实,荷尔德林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差不多已是贫病交加而又居无定所,他只是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将使人类日渐异化。

    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简单来讲,人的生存状态可分为平淡状态和诗意状态两种。我们从事工作、谋求生存,也要歌唱、在情爱和诗意中获得生命的意义。

    诗意应该指一种精神状态、审美需求、生活理念、对真情的感悟。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安详和谐的心态,是一种遵循我心的自我实现,是同太阳升起、一朵花开、婴儿啼哭一样的纯真自然。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好像变成了机器,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单调乏味、无休止地运转。人成了深谙算计、追求效用和实惠、追求物欲享受的生灵。

    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精神反而日愈失落,心灵反而日愈无家可归。多数人被功利化思维模式所捆绑,活得压抑、沉重与焦虑,人成了物质的奴隶。功利化的生存状态下,人丧失了诗意和灵性,生活的美感消失了。

    要实现“诗意地栖居”,就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多重联系。把审美融入日常生活,读书、运动、旅游、摄影、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养花、厨艺、品茶……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真情,都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诗意与美感。这就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也即用艺术的眼睛审视世界,用艺术的心灵品悟世界。

    物质的富足只是最低的追求,我们要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坚定的位置,诗意地栖居,在那里得到心灵的充实,找到真正的幸福,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理解了“诗意的栖居”,再来看作文题目中引用的四位古人的诗句,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曹操渴望建功立业;杜甫忧国忧民,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苏轼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风雨,能坦然豁达面对,不慌不忙,他的精神世界最为丰富;陶彭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辞官,回归田园,开荒南野,守拙归园,更喜欢的是精神的自由自在。他们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都有各自的心灵归属,无论做什么,精神世界愉悦饱满了,能感受到人生之美,活着真好,就可以说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的栖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yl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