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低配勤奋者”吗?
前几周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伪勤奋”,明明我很努力,在学校的时候,我每次都是图书馆要关灯才离开的那个人,在工作的时候,我每次都是公司早到晚走的人,可是我的成绩一直不上不下,业绩也一直得不到大的提升,难道是我不够勤奋吗?
这个讨论把我拉回了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天我就想好好的谈谈“低配勤奋者", 这个可能是你,是我,是他的如影随形的影子。
一、我是”勤奋“的
记得2018年我给自己订下了一个读完20本书的目标,当2018年已到10月份的时候,打开自己的kindle,发现只看完了6本书,为了尽快的达成目标,我用两个月的时间硬生生的吃进去了14本书。2018年我终于成功的完成了我的目标,心头充斥着满足感,可是,我发现我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反而由于”赶目标“,早已忘却了大部分书的内容。
由于深信”成功是属于勤奋的人“的信念,我会把自己的时间补充的满满的,除去上班的时间,晚上十一点要看书,周末要学心理学视频,甚至一年回家陪父母的那寥寥无几的几天,我都会把电脑/书籍带回家学习,用陪伴家人仅有的时间,换回满满的满足感,抵御着社会给我的深深的焦虑感。回头看,明显的感受到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可是,我明明很勤奋啊。
我们每天耳濡目染着”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鸡汤,不停的穿梭与各个学习小组,即使在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也不忘拿出成功者的传记,激励自己勤奋才能成为社会的成功者,看到隔壁王麻子在听各种付费的课程,也开始马不停蹄的购买各种学习课程,但真正听完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着,希望可以距离成功能够更近一点,希望可以实现自己不管是学业、事业上的成功。不经意的一年又过去了,回过头去看自己的进步,除了配合演出的投入的自己,真正的成果却残忍的拒绝配合我的表演。
二、其实只是”思维懒惰“而已
每一个”低配勤奋者“的内心其实都隐约的知道,自己是用表面的勤奋掩盖一个重要的事实——”思维懒惰“,其实”低配勤奋者“才是真正的懒惰。
比如那个每晚都学习到深夜12点才睡觉的”认真的学生“,想要通过大量的时间来做各种题库,希望可以通过延长时间和大量的题目提高成绩,但对真正的问题反思不够,忽略题目的质量和阻碍成绩提升的真正障碍;
比如听了罗辑思维的罗胖介绍后,兴奋的买了十几本书,毕竟买书这个动作很简单重复,但忽略了要买哪些书,哪些书可以解决自己实际中的困难;
比如看到朋友圈里其他人旅游的照片,羡慕不已,开始在各种旅行的APP上寻找旅行的目的地,并开始筹划请假旅游,但忽略了自己为什么要去旅游,难道只是为了朋友圈发几张漂亮的照片吗?
这些不经过思维深度考虑的低价值的行为,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未必少,但务必会带来低价值的结果,也促成了一个”低配勤奋者“。
既然这种思维懒惰会导致较低的思维认知,且降低勤奋的性价比,为什么我们还会不自觉的采用这种方式呢?
三、“反人性”的深度思维
心理学家丹尼尔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决策的方式。其中,系统1是依赖情感、记忆、经验快速的作出判断,它见多识广,反映快速;系统2是需要调动注意力和理性思维来分析和解释问题并做出决策,它比较慢,而且耗费较多的资源。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系统1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过去超过95%的处境,而且这种捷径还节省了我们的内部资源,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生存,这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基因更偏向的处理方式。
谁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么快,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甚至快到人类的基因还没有来得及反映,就要面临现在的社会,而我们倾向的系统1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甚至让我们感受到被信息淹没的各种焦虑中。
这种复杂的环境和大量信息引发的焦虑又不停的推动着我们勤奋,减少内心的焦虑,同样,人内在处理信息的“懒惰”习惯又倾向于让人们采用系统1,这种循环就让很多的人陷入到“低配勤奋者”的怪圈中无法自拔。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破局?
四、破局的尝试
我也是一个典型的“低配勤奋者”,从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我就开始通过观察和记录别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情况,想要找到合适的方式突破,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总结,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式,欢迎一起分享。
1、凡事有目标,目标可稍高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凡事有目标这件事情其实非常的困难,因为我们经常会把手段当成目标或者根本就没有目标。
比如读书二十本,在以往我会认为这是目标,其实,这只是一个手段,为了达成我目标的一个手段。
一旦我认为读书二十本是一个目标,我往往会随便找到二十本书,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而读书,最后一年到头进步却非常的散而浅;一旦我的目标变成了今年独自理财并保证6%以上的收益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找到20本相关的理财书籍进行学习并实践,那么一年到头我通过准确的方向性和学以致用,真正的接近我的目标甚至达成。
关于立目标的原因,以下的图可以非常准确的解释,我不必多说。
关于目标可稍高的原因是,不要一直立非常简单的目标,重复做非常简单的事情,这样无非就是浪费时间。找一个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目标,跳出你的常见“舒适区”,往外深深腿,拔拔高,当目标达成之时才可有足够的进步。而且心理学家发现,相对痛苦、困难的记忆,深刻程度更高。
2、识别优先级,切记拿到就做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拿到任务切记立马开工,先把任务仔细分析,看看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看看这件事情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精力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你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琐碎、边缘、细小的事情上,如何才能分配更多的资源用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呢?
3、专注至少25分钟,远离诱惑
你有没有经常看书不少过10分钟,就开始拿起手机刷朋友圈,回微信?
你有没有正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瞄到隔壁桌在喝乐乐茶,立马打开饿了吗开始点单?
你有没有发现刚刚看完的一章内容,回头竟然想不起自己看过的是什么?
那么,你的专注力需要急救了!
有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程,下课后,我跟老师私下沟通,工作这些年下来,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感觉看过的东西不少,但是能记住的却寥寥无几。老师跟我聊完后,说,你的专注力受到了太多的干扰了。
那么如何提升专注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减少干扰。
比如以25分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定个可估量的小目标,25分钟一到就休息。为了保证25分钟高效的专注力,把可能影响你的手机、零食、男朋友都收起来,尽量远离你的视线。同时,每次完成小小的目标,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正向奖励。
4、善于总结,阶段性回顾
每个人身边都不乏一些聪明人,当你观察你身边的聪明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都是非常善于总结方法,发现规律的人。特别是在高中的时候,你班级中肯定有那些看起来不怎么学习,但是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的“烦人精”。(当时我最嫉妒这种人了!)
从心理学上讲,你的脑中是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的,如果要真正的学习新知识,你需要停下来回顾、总结,只有把新的知识顺利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同化、吸收之后,这些知识才真正的能够被你记忆。
当一个知识很难被你理解时,这也许正是一个认知升级的机会,这说明新的知识无法顺利的同化到你已有的知识框架中,你需要调整现有的框架才能够把新的知识融合进去,而这往往也需要耗费你非常多的资源,非常的辛苦,很多人再这一段就放弃了,因而知识也就无法深刻的被记忆理解。
我希望与大家共勉,深度思考,换来配得上真正勤奋的高品质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