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梦溪书谈。文责自负。
荣格最初提出“阴影”这一心理学术语。他认为:“阴影就是你所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人。”
《一个人的朝圣》的主人公哈罗德,就是这样一个在阴影下活了一辈子的人。
他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儿子。
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丈夫。
他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平庸之人。
65岁那年,他忽然收到了二十年未联系的,身患癌症的老友的信。
这封信唤醒了他过往的记忆。
他似乎听见了某种内心的召唤,一个信念油然而生:
徒步去看望老友奎妮,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一定能活下去。
就这样,1个人,87天,627英里。
引人入胜的故事,扑朔迷离的真相,在女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笔下,徐徐展开。
读完这本书,好像也跟随主人公一起,走过了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遗憾,也时常感到纠结、苦闷和痛苦,这个故事,或许可以带给你一些不一样的体悟。
Part 1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真正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作家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曾说: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哈罗德的原生家庭非常不幸福,父母对他冷漠无情。父亲常年酗酒,脾气暴躁,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缺失母爱的他,眼见父亲更加消沉堕落,还经常带不同的女人回家,从来没有关心过他。
他刚满16岁,就被父亲赶出家门,当时父亲只丢给他一件旧大衣。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哈罗德不善言辞、懦弱胆小,但他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组建新家庭后,他不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儿子表达他的爱意。
儿子小时候对着他说不愿意去上学,他什么也没有做,也没有一句安慰的话,而是躲进车里开车上班去了。
儿子长大后考上剑桥大学,他想拥抱儿子跟他说好样的,但是他只平静地说了句太好了。
儿子身患抑郁症,找不到工作,酗酒吸大麻,他想告诉儿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是他最终没有任何行动和关爱,只是装作不知道。
不幸的是,儿子后来在自家花园上吊自杀。
儿子的死,导致妻子和他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他们开始分房睡,很少说话,像两个陌生人。
长久以来,他都不知道如何打破与妻子这样的隔膜。
一封老友来信,给了他改变的契机。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一场长达87天的徒步旅程。
途中,他不断反省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一点点开始改变,开始愿意和妻子沟通,开始表达对妻子的爱意。
最终,他与妻子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这让他逐渐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
只要他愿意改变,事情就会越变越好。
有些坎坷必须自己度过,有些痛苦只能独自承担,哀叹无用,不如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去面对,去改变,实现自我救赎。
Part 2
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有不肯放下的自己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一书中说: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途中,身体的疲惫,经济的原因,曾经一度让他想放弃徒步。
当他打电话给奎妮的疗养院,护士告诉他,奎妮有向好的变化,而且就像他所嘱咐的那样,她在等他。
这时,他的信念坚定了起来。
他放下身上所有的负重,把身上仅有的手电筒、胶布、消毒药膏、梳子等等,都送给了有需要的人。
带着信念,轻装上阵。
路上玛蒂娜的帮助,让他明白,给与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
就这样,他靠着馈赠,一路走下去。
他倾听陌生人的心里话,也接受他们的馈赠,一个三明治,一瓶水,一贴新膏药。
他每天都睡在从垃圾车上捡的睡袋里。
他在公厕、喷泉、溪边洗漱,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冲一冲衣服。
他从豆茎上掐下一排豌豆荚,像吃零食一般贪心地吃。
他放下了身上的负重,顿觉身心自在。
是的,一个人背负太多的东西是走不远的,只有放下,才能轻松前行。
心里的负重,和身上的负重是一样的。
路上,他不断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愧疚。
他想起儿子想养一只小狗,自己太害怕,拒绝了。
他想起当儿子溺水的时候,自己竟然还停下来解鞋带。
他想起儿子获奖的那个晚上,参赛者都退下了,只剩8岁的儿子在舞台上疯狂扭动,尴尬的人群中爆发出笑声,他竟然也跟着人群笑了。
......
然而,这些遗憾和亏欠,都留在了过去,现在再悔不当初,也永远无法改变和弥补。
路上,有一只小狗,一直跟着他走了很远的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身边的小狗不见了,他返回去找,发现小狗趴在一个面目和善的女孩身边,并跟着女孩上了巴士。
他看着车载着女孩和小狗缓缓离开。
他对自己说,那是小狗自己的选择,他选择了跟自己走一段路,现在它决定停下来,陪那个女孩走一段了。
可能生活就是这样。
正如作家村上春树所说:
“超过了一定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
失去的,就此放下。
过去的,让它过去。
放下了一切,也就放过了自己。
Part 3
与自己和解,才能被命运温柔以待
朝圣的路上,哈罗德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
这些人和事,一点点撞击着他的心灵。
中途,一个年轻人被他的故事所吸引,把他朝圣的故事登上报纸,这让哈罗德上了新闻,陆陆续续引来了很多追随者,并引起了人们朝圣的热潮。
浩浩荡荡的人群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只来一两天。
人多了以后,行进速度开始变慢,吃的开始讲究起来,内部矛盾也慢慢产生,争执越来越多。
朝圣的旅程开始变了味,每个人都各怀心思,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奎妮。
队伍中的里奇,利用哈罗德事件的关注度,开始联系公关界的朋友,做朝圣者T恤,拉广告,做宣传,并且利用媒体,扭曲真实的故事,博取热度。
哈罗德有时真想独自上路,但是他的性格无论如何不想让这些人失望。
他违心地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很痛苦,希望这些人可以放他一马。
孤独和烦恼,让他很想念最初遇到的那些朴实而简单的人。于是他决定遵守承诺,绕道去看望最初遇到的一个人。
最后里奇建议组建一个先行队伍,由他带领走另一条路线,先行到达目的地。
就这样,哈罗德又成了一个人。
这时,他反而轻松了。
他脱掉朝圣者T恤,换上自己的衬衫领带,才感觉又做回了自己。
独自上路,按自己喜欢的节奏,没有辩论和争吵,他的心中又有了新的希望。
他又可以对脑海中重演的记忆思绪敞开心扉,莫琳、奎妮、戴维,他们都是他的旅伴。
他感觉自己又完整了。
或许这时,他才真正地与自己达成和解,接受了真实的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一切。
与自己和解后,哈罗德终于圆满完成了这次朝圣之旅,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也找回爱最初的感觉,与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写在最后
心理学卡尔·罗杰斯说:
“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也就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接纳真实的自己。
与真实的自己和解,意味着不再为难自己,不再自我交战,不再与这个世界拧巴,而是真正地爱自己。
余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与自己和解,都能够被命运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