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次私董会内训后,社群主理JH贡献自己为案主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实操(当然这是结束才知道的),有幸成为幕僚源于厚脸皮的积极主动。
当看到幕僚名单时,顿时觉得自己的厚脸皮非常值得。
当天早上联系私董官想想,询问了流程(之前旁观过半场私董会,被曾毅老师的专业深深吸引),带着一知半解,大致梳理了思路,没有与案主直接沟通,也没有链接其他幕僚。只是意识到团体幕僚提问,可能更多角度,但同时会影响自己的思路。(事实证明自己思考太狭隘了)
实操过程:
第一轮
第一个提问的就是我,由于低头看案主陈述的要点,忽略了时间,问题问了一半就到时间了。
反思:
收获~了解了一个重要信息;
不足~自己还是不够敬畏规则,且1分半的提问时间,确认信息过多,这是需要下次改进的地方。
其他幕僚的提问环节,我在记录提问&回答。
收获:通过他人视角可以了解更多角度,引发自己思考;
不足~不能围绕自己的角度深挖;
总结:内心有了方向,曾老师的提问直击我思考的重点之一
第二轮
曾老师先开始,继续上一轮未完提问:是我没想到的问题(后来老师总结:大家过多关注现实问题,操作性问题过少,比如具体尝试了什么或者多少,具体动作&目标等)
这一轮大家依旧在现实问题绕圈,同时我察觉到案主回答前后不一,但并没有思考原因(后面老师总结提及六顶思考帽问题,才意识到知识没落地:学习时考虑过如何分配六顶角色,但一没主动链接老师咨询,二没落地)
于第二轮观察到案主有些情绪变化,但依旧没想要如何关注&解决。
第三轮
反而在第三轮的封闭式提问提出比较犀利的问题,案主的第一意识是反驳,我知道当下案主内心是抗拒的,但依旧没有停止,而是再次追问,很显然案主的回答明显是没有思考的。
此环节的沟通我归结为:一,案主不过打开;二,自己过度关注时间,只想到问出答案,没顾忌案主情绪。(估计案主情绪是后面曾毅老师的复盘人中才习得的)
这一环节曾毅老师的提问再次是操作问题,当时并没有觉察,只是感受老师问的问题很精准同时很冷静。
总结建议
我是第一个:我给出了一个原理,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不确定案主听懂,换就话说建议不明确,不落地。
其他幕僚给出了很多具体建议,对我有启发;曾毅老师的建议直指本质1⃣️重要不紧急事件2⃣️需要设定时间节点,同时思考最差结果3⃣️建议思考终极状态(我说的是目标愿景,我理解和老师这一点一致)并量化,如:时间分配比例,技能储备计划等(这是我没想到的,但却是在知识储备之中,依旧是不落地的问题)
复盘
我梳理了自己的观点和方向,表达了多角度对打开思路的重要性,但忘了从案主角度总结,特大失误;
其他幕僚的总结都很全面;
最后曾毅老师对案主的自我突破以及私董官的自我挑战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同时开了小灶指导
1⃣️,案主与私董官的前期沟通应该跟深刻;线上没有线下直观,互动减少,所有案主应该更加主动互动,可以利用GROW模型,也可以用此模型发问自己。
2⃣️幕僚不是一个人,是一个team。需要学会配合,利用六顶思考帽。先提问的做铺垫,最后提问的要做总结提问;第一轮主要是背景提问;
第二轮问题:大家更多注重现实问题,忽略操作性问题。同时要更多思考的思考帽颜色,并在其后面洞察&考虑案主情绪,从而配合决定使用黄&红思考帽。
连环扎心会让案主长生情绪,从而不能思考当下问题。作为幕僚要更多洞察,转换思考帽;作为私董官要随时洞察案主情绪,控制节奏,关注案主情绪。
3⃣️倾听:
要点二:1,放下听,不能有评判
2,听所有人,要学会倾听,同时不去焦虑后面自己要问什么。(小技巧:可以深挖前面幕僚的问题)
4⃣️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需要私董会前提前构思问题的框架。
反思&习得:
1⃣️敬畏心~敬畏人&敬畏规则
2⃣️多方面多角度打开自己(案主&幕僚)
3⃣️倾听要公正,中立,全面,听底层逻辑。
4⃣️多听幕僚提问,要有团队意识,配合使用六顶思考帽。前期提问铺垫,后面提问要放弃自己问题,提出总结性问题。
5⃣️多关注案主情绪,结合六顶思考帽使用(黄色&红色),关注人而非事情本身。
感恩JH的付出,感恩想想作为私董官控场,感恩木木把控时间,感恩幕僚团的头脑风暴。
感恩曾毅老师的用心传授与实战演示,体会到超强的敬畏心&尊重,见识到全面观察&思考,用心聆听,顾全大局的提问,以及精准落地的总结建议。细节中见真章~今天第三次想到这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