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吸“白粉”,零食的心理影响需警惕
在济南市的一所中小学,开始流行起一种装在吸管里的白色粉末状零食,名为“干吃奶味棒”。为了方便食用,小学生们将奶粉倒在纸上,用吸管吸食。由于其形状很像某种毒品,小学生们在吸食后还会装出吸食毒品后的亢奋状态。该行为引发了家长和校方的关注。
我们小的时候也见到过这样装在吸管里的零食,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和新奇的形状,这样的零食很受欢迎。然而将这些零食视作毒品来食用还是头一回。
一来,在网络遍布的今天,很多成人化的、不良的内容会很容易影响到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吸食毒品的情节对于尚不能分辨是非的小学生来讲是个新奇的体验,小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好玩而做出模仿,形成风尚和攀比的情况下,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常常听闻很多尚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在看过一些动画片之后就对周围的小朋友痛下杀手,并且毫无意识的案例。故而针对孩子的任何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不能置之不顾。
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这一切的并非是零食制造商本身。他们只是想用新颖的方式降低成本,制造出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只要食品质量不出问题,我们就不能说企业做错了。然而出现小学生将它当作毒品来吸食也是企业所没有想到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无法控制孩子接触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引导他们,如何教育他们。这也是现代教育最为先进之处。一方面,老师和家长在发现现象之后理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保证孩子对“游戏”与“毒品”的正确认知。
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这样的零食形式而使孩子们产生吸食毒品的攀比环境,那么生产商就必须更改零食的形式。作为这样产品的最佳受众,小孩子是十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的,那么作为针对这样的受众生产食品的厂商就不得不把他们的身心健康考虑到。一来是企业为了盈利考虑用户利益的选择,二来也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问题,相关质检部门也要警惕某些不良商家借此机会偷工减料,为了节省成本而生产劣质的零食,导致孩子们“假戏真做”。
我们常说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那么维护祖国未来的花朵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制作零食,既得考虑到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要考虑到食品本身对于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暗示和影响,不能够一味追求食品形式的新潮和便利,以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作为责任主体的家长和老师也不能一味的规劝企业和对方,推卸正确引导孩子的责任,不能让孩子的“跑偏”变成老师和家长无能的结果。通过三方主体的合力,才能给孩子一片安全的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