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记021:背后的功夫(一张阅读量统计单引发的分享)

教学记021:背后的功夫(一张阅读量统计单引发的分享)

作者: 静水0722 | 来源:发表于2022-04-12 16:31 被阅读0次

    今天统计三月份阅读量,三份没写名字的发到群里询问主人。没曾想,却收到了好多家长的短信,有的是表达自己的焦虑,自己的孩子还在亲子阅读阶段,而其他孩子都月读两百万了。有的是难以置信,一个月两百多万的阅读量的确是超过了二年级的孩子,这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孩子是郑雯兮,一个曾经安静的,甚至有点羞涩的小姑娘。曾经的她上课经常是半举着的小手,不敢说,不善表达。如今的她是课堂积极活跃分子,积极会思考、清晰会表达。从一年级到二年级,难道是忽然之间的开窍了?其实不然,如果试着去了解更多一点,我们就会知道:所有的成长必得是下足了功夫后的必然结果。当我们在焦虑别家孩子惊人的进步时,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进步背后的扎实功夫。功夫下足了,结果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何必焦虑呢?

    再者,二年级的孩子阅读量达到这种地步,其实是因为孩子真正尝到了读书滋味的甜,那种甜甜的味道让孩子爱上了阅读。就如同一辆开足了马力的小汽车,何愁不能奔驰千里呢?当一个孩子的自主心被激发,主动性是一个巨大的发动机,发挥的是学习的巨大潜能。自此以后,作为家长是望尘莫及的成长惊喜,在此之前,默默耕耘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知道的真相。

    去年《爱的教育》这本书阅读,我起初尝试的是家长读起来,然后带动孩子阅读。无疑,这个计划宣告失败,那是因为我只收到了寥寥几份的读后感作业。从结果上来看,大多数家长其实是没有阅读的。就在那几份的读后感中,我看到的是雯兮妈妈的读后感,句句真心,令人感动。感动在于信任与支持,还有付出与真心。当一个妈妈真心走入书籍,那份收获的爱的理解是会点滴中滋养自己的孩子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

    还没开始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就将其先下定义:应该是一本刻板说教的书。担心给孩子读完会是件困难且不容易坚持下来的事儿。结果出乎我所想,254页的书我给孩子只读到32页就坚定了我给孩子读完甚至读两遍三遍的想法。

    本书按照月份从十月到来年七月份的顺序且每月又有10日左右的时间线来写。几乎每一日都蕴含着最朴实的感情或者最真实高贵的品质。我几乎被每一篇感动着,先生(老师)对孩子们深沉的有时候却不被理解的爱,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最细腻的感情来呈现。因为很贴近学校生活,孩子竟然听的津津有味。读到一位先生说自己的学生在自己教的一二年级对他还算尊敬,可等高年级换老师了碰到老师,头扭一边理都不理,先生是失落悲伤的,我也跟着失落悲伤。我开玩笑的问雯兮:“等你们毕老师以后不教你们了,你看到毕老师会不会把头一扭连叫都不叫一声?”郑雯兮说:“肯定不会!”。好的,我想这“一日”没白听。

    十一月有一日,一个叫可菜谛的孩子竟然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他是主人公安利柯的同学,母亲生病了,家中大大小小的无数事儿都得他去做,还得抽时间学习。可这孩子无论事多杂乱乏味,他总能抽出时间去学“文法”“准备作文…”。有趣的叙事过程,让孩子听的津津有味。那句:“咿哟, 柴又来了,快去搬吧”雯兮笑的哈哈不停。我非常确定她真的感受到了可菜谛那份无论何时,乐观对待坎坷困难的态度。

    还有虽失去爱儿伤心欲绝却为学校孩子撕掉辞职信继续坚持工作的校长,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罗佩蒂,从不欺负弱小也敢于维护帮助弱小的卡隆,高低年级学生们集体为丢失铜板无法回家的烟囱扫除人捐齐铜板的义举…无一不在感动着我,也在感动着孩子…我也相信语言的力量,即使现在雯兮很多道理不会懂得深,但是这些好书里的点滴却会像萌芽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浸润滋养而让美好高尚的品质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这本饱满有温度充满人间真情真爱的书,我会陪着孩子继续读下去…

    雯兮妈妈很少跟我单独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从来默默做。一天晚上的偶然聊天,谈到了这篇读后感,妈妈主动邀请我推荐几本书,我推荐了《日日是好日》。不就我就收到了妈妈让孩子带给我的读后感。读来,心中暖意涌动。因为这本书是三五年前读过的,因为雯兮妈妈的分享阅读感悟,很多曾经阅读的感受有了一种重温的感觉,慢慢有了中书中逢知己的欣喜。

    我把自己的感受跟雯兮妈妈沟通,后面就有了《我们都缺少一门叫生命的学问》这本书的推荐,记得没几天又收到了读后感交流。感觉透过阅读,我们有了另一层面的沟通,是关于教育的智慧、生命的理解的。

    《我们太缺一门叫生命的学问》读后感

    这本书在一个月之前,我用了两整天的时间看完了。我感叹一本好书真可以“如师如友”,它好像特别了解你当前的困惑所在,为你耐心分享经验和提供思考思路。因为这本书,让我一直以来困惑的教育孩子的本质问题在作者层层观点抛出之后豁然开朗。

    我今年都三十多岁了,我们通常还是将学校看做是学习的地方。那我们到底学的是什么呢?是被培训以后将来好在社会安身,还是被教育让自己一生有坚守,有德有道有立命之本?孰轻孰重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无论是被培训还是被教育,现在教育制度还是分数为王,高分进名校,名校进名企。。。目前来讲这的确不假,但是我们可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九年甚至尤其小学阶段也是孩子道德素质审美三观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只是重视被培训的分数,而唯独忽略了德与道等的培养是否是得不偿失呢。

    作者也提到经常出现学生自杀的竟包含名校高中和大学学生,甚至研究生还有博士的也不在少数。我们会为之叹惜,却又有多少人考虑到这些孩子们背后的教育问题呢。我们会叹惜一声:要珍惜生命啊!但是这些走上极端,对这个世界无望的孩子又有多少真的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气象之伟大?他们眼里只有课本,只有试卷,只有辅导班,只有一串串背的滚瓜烂熟的公式和数字。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认真玩过一个游戏,没有驻足停留去欣赏过一朵花一棵草,从未感受到24节气变化,没有认真研究过大自然任何一种生命的伟大。他们不知道人生受挫本就如那四季变化,冬去春来,阴晴圆缺,花谢花开,这都是生命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他们会熟背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己真正遭遇“苦寒”的时候,他们就自行凋谢了。。。

    我们的孩子要活的有生命的气象!

    提到生命的气象,薛仁明文中提到了另一本书叫《孔子随喜》,我特意买了这本书,就是想感受下薛仁明所说孔子生命的气象。因为该书又是以《论语》为叙述基础,所以我将尘封家里的《论语》又找出来,对照原文释义读了一遍。《孔子随喜》中提到了孔子后悔没有早读《易经》,我把《易经》又泛读了一遍。

    在惊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在我心里深刻了两个词:生命的气象和格物致知。

    生命的气象:

    活得有生命的质感,这就是生命的气象。

    以下三段是引自薛仁明之前现场授课过程中对生命气象的解读:

    大家知道《论语》里除了孔子之外,最有份量的一个人是颜回。用现在文史哲的概念分析颜回,完全不知道把他摆在哪里,甚至用现实世界的角度来讲,也完全没有他的位置。他有思想?他有哲学?他什么都没有。可颜回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人的生命期里始终有那么重的份量,为什么?因为颜回展现了一种生命气息。那个生命气象是什么?不管外在世界怎么样,他生命里始终有一个不动如山的东西,始终有一个安安稳稳的东西,始终有一个生命接近透明的状态,这是了不起的。那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生命状态、生命气象,会感觉到有一种天清气明的感觉,这就叫生命气息。

    同样的道理,我们读《论语》看到子路,子路根本就是一个粗人,一介莽夫,哪有哲学哪有思想。但如果把子路抽掉,整个《论语》就黯然失色。这么有侠情、爽快的一个人,有这样一个朋友肯定很好。我不仅想跟他做朋友,还想收他为学生。下次我在北大讲座,主持人不敢再批评我了,只要讲一句不客气的话,子路都会制止。看子路跟孔子两个人的对话,好畅快,这跟文史哲没有一点关系,完全是一个气象。

    但如果让我选,我第一个中意的学生不是子路,也不是颜回,而是子贡。因为有了子贡,哪里需要这么辛苦的赚钱,衣食无忧了,将来我死了,还有一个人帮我守孝三年,在家里三年,一共六年。百分之百含笑九泉,有这样的学生多开心。这跟文史哲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会觉得活得多畅快、活得有生命的质感,这是生命的气象。

    同样,毕老师,从与您的交流,还有从孩子口中的讲述也能看出,您自身就是个特别有生命气象的人。你会跟孔子一样教育和教学不拘于中规中矩,善恶对错分明以人为本,培养孩子的格局,激发孩子内心情感。同样,我也能深切感受到您充分尊重和启发每个孩子的生命气象。你尊重正如雯兮这般稳重内敛的孩子,你尊重活泼外向的孩子,同样也尊重可能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的行为和内心。相信您的温柔坚定会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从内心里因为碰到您这样的好老师觉得庆幸。一期一会。

    关于格物致知:

    这个词真好。我每天在脑子里会无意识的重复这个词不下十遍。毕老师您之前应该也提到过这个词的概念,而且很多班级活动的意义也与这个词相呼应。我们回过头来去深思:我们的学习&工作能力,生活品质的高低都取决于格物致知的程度。格物致知的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以后人生的深度,甚至高度。庆幸的是,我看了您推荐的这本书,对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对于如何在这方面引导孩子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方向。

    书本身还有很多闪光点。好书的确值得看好多遍,正如《我们都缺一门叫生命的学问》

    毕老师,非常感谢推荐!

    (一个额外的收获:虽然还是了解甚浅,我本人开始迷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到后来,级部征集亲子阅读故事,我收到了雯兮妈妈的征文。这本《毛毛》是我在家长课堂推荐给家长们的,是因为读后我有很深的感悟,把我对于书中关于时间的感悟分享给了家长们。其实这本书是世界经典,每个年龄段读完都会有自己或深或浅的理解。二年级的孩子读懂不易,但情节充满着趣味,从某种程度上是贴合孩子特点的儿童经典作品。这样一本大部头书目,孩子如果有机会深入其中感受细节、品味情节,会有很大成长。甚至这样一本书成为孩子生命里的独一无二,在不同年龄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样的书在不同人手中呈现出巨大的价值,这样的经历是千金难换的生命智慧。

    《毛毛》亲子阅读有感

    2022.3.22二年级八班    盖晓娜(郑雯兮妈妈)

    去年春节放寒假,我收拾书架又发现了《毛毛》,记得一年前给孩子读过几十页,那时候孩子对毛毛还有经常找毛毛的朋友们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本身也觉得毛毛这本书吸引孩子的同时也吸引着我。因为工作太忙没给她读几页就中断了。记得毕老师寒假前家长会说过:书要看就一定要从头到尾看完,要不然不能完整深刻的领略作者的本意。

    自此,寒假第一天开始,我又重拾《毛毛》,晚上孩子洗漱以后计划从头开始读。读给孩子听之前她是抗拒的。她说耽误了她看PAD时间,她说她自己把剩余的都看过了(其实只是粗略的浏览了故事头尾),我让她给我讲讲你还记得什么内容,她说差不多都忘了。我坚持翻开了第一页,动用了我最温柔的声音和最夸张的表情,尽快带着孩子走入这本书。孩子看着妈妈对《毛毛》这么感兴趣,从刚开始听时候的目光不专注,渐渐地开始盯着一处自己融入进书中描述的画面。读到好玩处,她跟着笑。读到毛毛和朋友们温馨交流之处,她跟着点头。读到吉吉给大家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时候,她跟着手舞足蹈。读到灰先生出场时,眼睛瞪的无比紧张。关灯睡觉前,孩子坚持要按照书里描述的毛毛的形象画一幅毛毛画像,结果将她画的与书中文字对比,细节完全不差。关灯准备睡觉的时候,孩子仍然对于书里的一些精彩情节与我讨论,回味无穷。

    接下来几天,每天晚上洗漱完,孩子总是催促我给她继续讲《毛毛》。书里有很多带着不同语气说话的灰先生,会有吉吉还有老贝波或者毛毛与灰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读到此处,我们经常会立刻分配好角色,以床为舞台,以被子枕头还有周围任何物品作为道具,开始一段段小小却精彩绝伦的舞台剧。我当灰先生(书中坏蛋一般让我当),孩子当毛毛或者乌龟。印象最深的是,孩子扮演了书中霍拉大师的那只乌龟卡西欧佩亚,书中描述:”原来是一只大乌龟,正昂着头,嘴上带着一种怪的笑意,直视着毛毛。它那双又黑又机智的眼睛闪着亲切的光,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似的”。孩子背部弯曲,顶着一个枕头当龟壳,转头露出那经典自创的笑容,惟妙惟肖。我们俩笑的前仰后合。

    在边读边玩的同时,以我读书的语气也让孩子认识了很多新奇的名词和概念,比如从没巷和无处楼,比如时间花等等。因为书里的情节跌宕起伏,怀疑孩子是否能听明白我还特意装着不懂前因后果的去问她,她竟然能说得思路清晰,头头是道。这让我感觉真是不能小瞧孩子啊,这是意外的收获!

    由于书较厚还有春节的缘故,这本书我们前后读了一个多月,即使中间有间隔,孩子每次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床上调整好姿势,专注的听我读书。

    终于要读到最后两章。孩子告诉我:妈妈,我都不舍得让你读这最后两章了。我告诉孩子:书总要读完的,而且最后两章毛毛终于要为孩子抢夺回属于他们的时间,你不想赶快听听?就这样,毛毛的最后两章,我们带着期待,带着满心欢喜,带着不舍的读到了最后一段。

    直到读完这本书的第四天,孩子都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又想起了毛毛里的很多情节,还有乌龟卡西欧佩亚(此时,她又会做那个经典自创的笑的表情)。。。

    我想这应该就是亲子阅读带来的乐趣吧。。。

    现代这个社会,成年人的工作生活来去匆匆,却有很多人都忘了我们努力工作奔波是为了什么。人们都痴迷和习惯于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进行所谓的节省时间。至此,沟通不需要面对面,出门不愿意走一步路,吃饭只吃快餐外卖。。。努力节省的时间却常常用来刷抖音,朋友圈和其他可以躺平做的事情,却不愿意拿出半个小时陪孩子玩个游戏和陪孩子读个书。《毛毛》正是通过窃取时间的灰先生的故事来提醒现代的人:当你挖苦心思追逐名利的时候,是否忘了初衷。你绞尽脑汁节省下来的时间,你在应付的时间,其实就是丢失的生命。

    可能有人会有疑虑,这大道理孩子会知多少?我想说亲子阅读的意义并不是让孩子懂得多少知识和道理。它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共同感受同一本书创造的世界的体验。这就好像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共同骑着一辆飞马穿梭在云间,他们朝下看,父母看到的可能是秀丽山水,孩子可能看到的是绿油油大草原上点点小牛小羊。这一点不影响他们为对方的所见所想而开心感动。但是无论如何,在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会因为那天的云间穿梭体验,都会因为亲子共读下这难忘的游戏甚至心灵互动,而永远难以忘怀。

    回顾雯兮成长,与我而言有很多收获。原来,点点滴滴用心从来都在时光里留下印记,那些用心度过的时光才是生命里真实拥有过的。这也是《毛毛》这本书里最大的智慧。分享给每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也许会在这点滴的细节里寻找自己可以用心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记021:背后的功夫(一张阅读量统计单引发的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cn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