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中华文化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怎么做,世界就怎么看。歧视、正视、还是仰视,答案就在你我手中。
暑期一部《战狼II》用56亿刷新了票房纪录,不知道回国过暑假的同学们看完有没感同身受,热泪盈眶。虽然匈牙利没有战乱,连难民都不怎么有,但无论身处何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确实是我们这些溜达在海外的游子最强大的保障和依靠。
因为工作的原因,公司的同事们经常接受留学、移民等客户的咨询,咨询榜排前三的问题一定有一个是“那边歧视中国人吗?”今天,让我们勇敢地谈谈“被歧视”这件事。
当然,“被歧视”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有的人敏感,有的人心大,每个人接触的人和事也不同,因此希望大家对本文辩证看待。
官方的宣传材料里经常会出现“匈牙利人民热情好客,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之类的字眼,大部分情况下,这都是真实的。曾经年少的作者认为“欧洲人长得差不多,热情好客也应该差不多嘛”,后来在A国的餐馆里服务生站在整片整片的空桌前一边说“没定位子就出去”一边赔笑把其他路过的游客招揽进门,在F国的餐馆里浪漫的Waiter小哥非得在点餐前问一句“你对香港占中事件怎么看,你对你们政府处理方式赞同吗”,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不给菜单的经历,我觉得匈牙利出租车司机看到旅行的同伴晕机归来主动递上自己的药并带路去买水,着实配得起“热情”二字。不在自己多努力,全赖同行之衬托。
说回“歧视”部分。那为什么还有人会觉得老外“歧视”我们呢?个人认为,排除那些民粹主义者,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大概是把“误解”和“不喜欢”当成了“歧视”。
关于“误解”的部分。
欧盟里的问题已经足够欧洲人煮成一锅粥,难民可谓是画龙点睛的葱花。至于中国离他们那么远,又经过了几十年的闷声发大财,除非有兴趣的政治家或者学者,普通民众还真不甚了了。以前在宣传渠道里了解到的是中国商品便宜并且质量不好。毕竟他们周围充斥着各种比较廉价的中国服装,款式经典而怀旧到刚从国内过来的朋友们啧啧称奇,一副“你确定这是时尚?”的表情。饮食方面一言难尽,大部分中餐快餐厅的菜是改良过的。以至于曾经有匈牙利小伙伴问“布达佩斯的中餐馆是不是都是同一个老板,为什么每家快餐厅的菜都是一样的口味?”校园里被误解的部分更多,举个例子,他们并不清楚那个叫做常凯申的男人的本名,也绕不清楚大陆,台湾,香港的关系,甚至很多教授还在拿中国是简单粗放型的假货出口国来举例子。幸而有给力的同学们,学霸们会当堂站起指出教授认知上的错误,也会向教授普及台海历史。不那么霸的同学们则积极邀请外国同学来家里吃正宗中餐,并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是什么都吃——你看四条腿的桌子我们就不吃。于是乎,新闻里渐渐报道的是某某中国企业又来匈投资或收购,或者越来越多的人用起了中国产的手机。华为,中国银行的广告牌矗立在八角广场上,喝咖啡时能偶遇来拍电影的中国明星,放学路上的路边大屏幕里甚至还有国内爱豆的生日应援。由此可见,误解源自不了解,但绝非歧视,时代在变,有误解和刻板印象并不可怕,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做着该做的事弥消之。
关于“不喜欢”的部分。
我们当然不会媚外得单纯因为他们的喜欢与否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我们也都应该遵守当地的习惯以及起码的道德规范。很遗憾的是有时候因为我们的不恰当行为让他们感到厌恶,再由对某人某事的厌恶进而扩大到对大多数人,这恐怕是大部分“歧视”的由来。
游客素质参差不齐的事大家都听了不少,那我们就来说说个别移民朋友和留学生的故事。
很多移民朋友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拥有相对应的素质。一家大型移民公司的内部邮件里同事们相互评价最多的竟然是“面对这样奇葩的客户真的非常感谢XX同事的理解和耐心”。有的移民朋友在国内前呼后拥,于是出国后也带着“老子有权/钱你们就得哄着我”的自信气息。曾经有一位移民朋友,在布达佩斯投资了一套房产,在付款的时候拒绝了其他付款建议,坚持从香港银行汇款,于是痛快地花了一笔手续费。在交房的时候她对卖家说:“你把手续费出了吧。”卖家一脸茫然,移民淡定地说:“我不管,反正我汇了合同上的数额,手续费和我没关系。”一番讨价还价无果,因为最后的200欧闹到要解除合同,当听律师说解除合同对她没有好处后,反问律师:“我花钱请你,你帮着对方干什么?”终于好不容易达成交易,又对卖家说:“我没别的意思,就是不想让你痛快。”卖家笑着反问:“中国的有钱人都像你这样的吗?”
至于同学们……今年有两个合作的房屋管理人告诉我,以后房子不再租给中国的留学生。因为不能保持卫生,导致她每一套房租期到期后都必须重新粉刷和维修,同时经常要接到邻居或楼道的投诉。很多同学保持着一年毁一套房子的速度在不断地刷新外国房东对中国学生的认识。一位中介聊到一租房的中国女生时,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她每天都有光鲜靓丽地外表却有一个遍布猫屎狗尿的家,不断问她在家里真的住的下去吗?还有同学因为养猫不打扫粪便,夏天发酵后邻居报警说感觉房子里有“尸臭”。另外一位房屋管理人说:“我有一套房子租给挪威的留学生,三年了还是保持原样,之后租给了中国留学生,三个月后我已经想解除合约收回房子重新装修了。”
我们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如果不想打扫,那就请人定期打扫吧。遗憾的是很多同学们对此事抱有敌意,可能认为这样是对他们能力的侮辱。家里已一地狼藉的同学甚至问我“他们来打扫不就扫扫地,我也会,她们除了坑我钱还能干吗?”——同学,在国内你妈妈可能没有告诉你,打扫卫生需要收拾你们产生的垃圾,整理乱得不成样子的房间,扫地,拖地,清理被油污覆盖的灶台,以及恶心到无以复加的卫生间。何止是扫地拖地,简直是对房子的再拯救。因此我们友情建议租房的同学们定期清理和打扫,以确保租期结束的时候房子看起来没有被摧毁过,才拿的回签合时同所交的押金。同时也恳求同学们高抬贵手,给未来需要租房的学弟学妹们一个机会,不然倘若以后真的没人愿意租房给中国留学生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是不是匈牙利人“歧视”我们中国学生。
学校里也有同学说XX大学“歧视”中国学生。但是有时候又是另一个版本:有的同学一直没有去上学,被XX大学警告两次,约谈两次全都忽视后,学校决定直接开除该同学。该同学这时候才开始找老师解释,并且要求面见校长让校长亲自和他谈,在所有的要求都被拒绝后恨恨地说了一句“什么破地方,歧视中国人,老子才不想留这。”然后回国再返签,被拒。
我们遵守当地规则,但也不会一味地照顾老外的喜好,遇到有拎不清事的老外,我们能做的是——怼回去。大半夜站在走廊上吞云吐雾聊天打屁,不管一窗之隔的妹子是否休息。于是妹子出门理论,再报警投诉楼道里有人抽大麻。还有一个妹子带着狗从国内来,放学后收到邻居写的很不礼貌的信,大意是狗在白天叫了几声,影响了他们,要求他们不能养狗,并通知楼道管理员让妹子把狗带走。妹子的房东大大听说了以后淡定地对管理员说了一句“匈牙利的狗都不叫的么?妹子的狗每天晚上都叫么?如果没有,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说扰民?”
那么出国在外,谁最歧视中国人呢?很残酷,是我们自己。
许多咨询的家长一边担心“匈牙利人歧不歧视中国学生”,一边问“XX大学的中国人多吗?我家孩子出国后不想和那么多中国人待在一起,他们会带坏我家宝贝的。”双标得一塌糊涂。同学之间在发生矛盾后,开启小公主甩锅地图炮模式,开口就是“我们A城人就是太容易相信人,相信他们B城人,这是我在这件事上唯一的错误哦。”然后发动朋友骚扰其他同学还表现得毫不知情。想到她父母送她来读书时满脸牵挂的模样,顿时觉得牵挂和担心都是多余的,一百多集宫斗戏看下来,只怕小丫鬟都具备了当皇太后的本事。还有同学很喜欢在在课堂上抹黑自己的国家和家乡,做演讲时面对台下的同学,开口就是“其实中国如何如何破旧,比如我的家乡C城,城市遍布垃圾,人民如何如何愚昧,买卖都是假货”等,下了课,C城来的同学质问他“你从D城来,为什么假装C城的抹黑我们家乡?”那同学一耸肩,跟着外国同学喝咖啡去了。喏,我们第一个讨论的关于“误解”的部分,很多也来自于此。
近几年有个词反复被提起,就是“国运”。它虚无缥缈,但又仿佛无所不在,指着星辰大海。或许上一代人没有那么多机会和世界接轨,在祖国硬实力的崛起中付出了太多,导致了自身软实力的忽视。有了经济积累后,他们也想看看世界,但是因为日积月累的习惯,他们吃过亏,却也在努力改正。而站在他们的肩上,输出中华文化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我们怎么做,世界就怎么认识我们。
他们对我们是歧视、正视、还是仰视,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答案就掌握在你我手中。
简途出品|微博: @匈牙利简途E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