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节,友人送我一盒香榧子,嚼了几颗,很脆,很香。因为外壳太难剥了,就弃置在餐桌旁的储架上,后来一直没有问津。上个月去石台丁香镇玩,不仅学到了剥香榧果的诀窍,还认识了从未见过的香榧树。
这是我第二次来库山了。第一次是去年金秋丰收节,是来看果实的;这一次是暮春,是来认识香榧的,但香榧没到花期,这儿也没种什么花,所以看花看了个寂寞。但一进库山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盘旋而上,只见一座山全是香榧树。这是经人工嫁接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极高。放眼望去,只有半人来高,树冠如翼状开张,树枝像伞骨一样向外伸展,细叶婆娑,排列成条形,如鱼骨一般,有深绿色的,有黄绿色的,有暗绿色的,树龄不同,树叶颜色不同,至树杪则青亮耀眼。也不是果期,仅见路边几棵树枝间藏着一两粒青果,嫩嫩的,萌萌的,抵消了未见花朵的遗憾。
乍一见以为是红豆杉,网络一搜索才得知,它属于红豆杉科,近亲,难怪长得像呢!榧树是恐龙时代的孑遗植物,距今大约一亿七千万年了,全世界都特别稀有。民间俗称“妃子树”,其生长极其缓慢,命寿千年,故有“寿星树”之称。据说“香榧”之名出自秦始皇之口,可谓金口玉言了。在国际上,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中国榧”,可见其大名鼎鼎。
从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中可知,北宋时期香榧已成为公卿士大夫席桌上之珍果,博得老饕诗人“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的赞叹。其实,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尔雅》即有记载:“(香榧)皮似杉而异于杉,彼有美食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杉,其果似桐。绝难长,木有牡牝,牡者华而牝者实,开黄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于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其仁黄白色可生啖,并可焙收,以小而心实为佳,一树不下数百斛。”明代《本草纲目》对香榧的生长特性、营养效能和药用价值,更是作了详尽的介绍。香榧的人工栽培历史至少也有1300多年了。
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从这虎积岭到那边窝坑山,有一千多亩香榧林,不仅使荒山转化成了绿山,而且变成了金山。这些香榧树苗,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成熟,要三年时间,第一年开一遍花,结一批果;第二年又开一遍花,再结一批果,第一年的果实在继续生长;第三年开花结果之后,第一年的果实趋于成熟,如接力一般,年年开花,年年结果,年年成熟。出现花果交错的奇观,同一棵树上长着三代果,爷、子、孙欢聚一堂。据香榧研究专家提供的数据,一株30年树龄的香榧每年产值500元以上,5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每年产值则在2000元以上,甚至会超过10000元。可谓一代种树,数代受益,这是造福千秋的善举。
村里规划,到2025年库山村香榧基地规模将达到2500亩,每年支付给村民山地租金2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发放劳务工资30万元。待到香榧挂果丰产期,根据分红协议,千亩香榧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下一步,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和设施,以育养商,村企合作,打造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研发于一体的香榧产业园,前景激动人心,香榧香飘万里!
从库山归来,从储架上找出那盒香榧子,按村干部教授的方法,果然发现香榧两侧各有一个印痕,仿佛人的眼睛一般,用手指按压“眼睛”,只听啪的一声,坚硬的香榧壳碎了,露出了果仁,再褪去黑衣,扔进嘴里就可以嘎嘣嘎嘣地享受美味了。但可惜这盒香榧子搁置时间长了,有点齁人,有点变味。仔细察看包装,产地是浙江诸暨,保质期10个月,已过期半年了,干脆丢进了垃圾桶,糟踏了一盒好果子。
期望能早日品尝到产自石台丁香的香榧果。我坚信这个日子不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