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500万算不算有钱人
知乎有一个热门问题:29岁生活在四线城市,有房有车并有500万现金,算是有钱人吗?
下面的回答大概分为两个阵营:算与不算。
正方比较典型的观点,是把这500万现金拿来购买保守型理财产品,年化率4.5%所得年息22.5万,也比二三线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多得多,更何况题主是在四线城市,并且,这是不上班在家跷脚就能拿到的“睡后收入”。
反方则认为:一、单单靠每年这22.5万,肯定跑不过通货膨胀;二、500万算什么,还不够买北上广深一套房。
假设一尾君就是题主,我大概会简单粗暴的拿500万这么办:
1.花200万在当地买两套房,随后出租,每月房租收入约4000;
2.花100万购买理财产品(当然不是全投在年化率4.5%的保守产品上),年息收入约8万,折合每月6600;
3.花30万给全家人买保险产品,这是很重要的生活保障;
4.至此,月收入10600,有三套房一辆车,并且手上还有170万的现金。
如果人品不是太差,在四线城市,这应该能算是有钱人了。反过来如果生活在北上广深,又恰好是刚需准房奴,那这500万还真算不了什么。
不同的人站在同一起点,最终通过终点线总是有先有后,有喜有悲。
2
时代和机遇
长辈文叔早年下海经商,90年代初在深圳购入5套商品房,每平约3000人民币。
几年后由于资金需要,5套房子以均价每平6000卖出,净赚近两百万,帮助工厂度过困难时期。
时间来到现在,朋友晓松同样在深圳拥有5套房,全部用于出租,每月房租收入约2万5,并且手上的房子市值高达三千万左右。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文叔一定后悔死了,当年如果那五套房子不卖留到现在,市值暴涨10倍。
但你所不知道的是,文叔靠着当时的卖房款,工厂起死回生,如今身家早已过亿,毕竟那还是一个“实业致富”的年代。
无论是文叔还是晓松,他们否做出了正确选择,在不同的大环境下取得利益最大化。
每个时代都不乏机遇,比起望洋兴叹、悲春伤秋,如何拨开迷雾寻求上岸,才是你现在值得花时间去思考的事情。
3
怎样算有钱人
有钱人,指有稳定收入、衣食无忧、有一定储蓄可以应付突发事件的人。
——互联网上对“有钱人”的定义
这样看来生活在四线城市,只要稳定年收入十多万,并且持续增长就可以算是有钱人了。
但,这真的算有钱人吗?
同小区的福伯快退休了,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水平没达到小康标准但也衣食无忧。
所谓知足者常乐,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个有钱人。钱,对福伯来说只是一串保障生活的数字。
同事顺哥是个小富二代,可他一直觉得自己很穷,拼命想证明自己,希望别人谈到他的时候不是先提到“哦~你说的是张总的儿子啊……”。
顺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钱,对顺哥来说只是一串充满压力的数字。
一万个人对“有钱人”会有一万种定义,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先有令自己感到安心的钱。
4
如何成为有钱人
畅销书作家清崎在他的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有钱人不会为钱而工作,大部分增长的收入都流向企业家及投资者,而并非劳动者——那些为钱而工作的人。
但对于大部分“非二代”人群,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恰恰是去为钱工作,没有原始积累,永远跟广义上的有钱人搭不上边。
这里所讲的“原始积累”不单单指资金的积累,还包括对自身能力的积累。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每个月到手的可支配工资只有3000块,大概“月光”是常态吧,遇到一些意外支出可能还要向父母伸手,或者靠着信用卡、花呗、白条等透支消费。
显然,这会进入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生活没有盼头是扼杀一切的开始。
从一开始就逼自己一下,也许你可以这样来安排原本就少得可怜的薪水:
1.拿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雷打不动的固定储蓄,别小看一年只存了1万2,这是资金积累的第一步,也是养成理财习惯的关键。
当然,这部分钱可不能死死放在银行当余额,购买稳定型基金、靠谱的p2p产品,甚至只是丢进余额宝里都是更好的选择。
2.拿出月收入的六分之一,用于自身能力得提升,这笔钱可以用来购买在线付费课程、购买书籍,甚至是支付健身房年费。
身体和大脑,必须至少有一个在不断进步。
3.到此为止,手头只剩下1500块,按照之前的“月光”生活,现在一半的钱肯定是不够的,那么试试少买一件衣服一支口红、少喝一次酒……
相信我,把以前的账单列出来,你总能找到可以削减的开支。
完成以上三步,你已经走上“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了,刚开始会很苦,但想想某一天你也许可以到知乎以自己为例回答“如何一步步手持500万?”,再苦也值得。
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没有容易二字。
成为有钱人,并不是天方夜谭,只要你有想法并付诸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成为有钱人,没有什么潇洒轻松的捷径,更多的是你看不到的酸楚。
成为有钱人,才能真正体验有钱的好处,有钱做后盾的幸福,才是稳稳的幸福。
噢对了,如果你不放弃使用花呗白条们,当我什么都没说。
- End -
作者:一尾,有温度的观点,有态度的成长干货,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网友评论